新聞標題【民報】滿足北京需索 翁山擬啟動緬甸的災難工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滿足北京需索 翁山擬啟動緬甸的災難工程

 2016-06-12 01:58
2011年9月,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在一幅照片前留影,該照片寫著「拯救我們的河流」(圖片:網路翻攝)
2011年9月,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在一幅照片前留影,該照片寫著「拯救我們的河流」(圖片:網路翻攝)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6月9日報導披露獨家消息指出,中國對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施壓,要求她復建已停工近5年、爭議不斷的密松大壩(Myitsone Dam),跡象顯示翁山會屈服於中國的壓力,讓這個價值25億英鎊(約36.75億美元)的龐大工程復工,以便興建發電量達6000百萬瓦(106 W 百萬瓦,即megawatt,中國大陸和港澳通常稱為兆瓦)的水力發電廠。《泰晤士報》報導開頭,以驚悚的筆法寫道:「這是一項強而有力的大工程,耗資25億英鎊,鋼筋環繞的水泥建築,將橫跨亞洲最美麗,最具歷史性的一條大河。」

該大壩位於,素有「緬甸母親」之稱的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譯註)海拔約4500公尺上游,地理位置座落在緬甸北部的克欽州(Kachin State)。《緬甸時報》(The Myanmar Times )6月6日報導指出,密松大壩計畫,2006年由緬甸軍政府與中國國營電力投資集團(CPI)「黑箱簽訂」,既無環評、沒有諮詢當地受影響民眾意見,計畫未公開,且9成電力,將輸送到中國雲南省的電網,因此簽訂該計劃被不少緬甸知識界,視為「喪權辱國」的出賣主權行徑。該大壩於2009年動工,承造商中國電力與緬甸電力,隨即將壩址方圓766平方公里的上萬民眾,強迫搬遷。為了密松大壩,克欽州人民武裝力量與緬甸軍方關係緊張,並於2011年發生軍事衝突(之前,雙方已停火近20年),隨即同年9月間,軍方支持的民選總統吳登盛(U Thein Sein),宣佈大壩「停工」。

密松大壩高度達15公里,河道上預計建造6-7座水庫,將導致克欽州48個聚落,4800公頃耕作土地,遭到淹沒。加上緬甸民眾向來視伊洛瓦底江為「民族血脈」,在母河源頭大興土木,其爭議性之大可想而知(譯註:就像在台灣玉山附近的高海拔地帶,蓋水庫一樣,其荒謬性不言可喻)。

早年的反大壩行動,集結聲勢浩大的反對力量,除了克欽州內佔絕大多數的基督徒信仰者,予以強烈撻伐;環境保育人士、知識界、學者,以及不少政治運動者(如翁山蘇姬),也都一致譴責密松大壩的草率興建。

2015年11月緬甸大選之前,翁山蘇姬曾公開表示,一旦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NLD)贏得大選,「密松大壩」的資訊將會透明化,並將重新交付公眾討論,決定其存廢。然而緬甸新政府4月1日就職至今,卻沒有兌現承諾。難怪《紐約時報》1月21日,發表一篇頗有先見之明的專欄文章,批評「翁山蘇姬是(中國的)龍女士」(Aung San Suu Kyi, the Dragon's Lady)。今年4月6日,中國透過外交使節,赴緬助賀之際,頻頻向翁山施壓,要求「密松大壩」儘快復工。網路媒體《11個緬甸》(Eleven Myanmar)報導指出,翁山在記者追問下,不願對「密松大壩」的存廢問題,發表看法,只強調說:「還沒有看到密松大壩的建造計劃書,無法評論」;她並說:「中緬之間有著重大的政治、社會及經濟合作關係。」

《緬甸時報》(The Myanmar Times )6月6日報導直指翁山蘇姬的說法,係拐彎抹角。報導另外引述總統辦公室發言人吳趙.赫達(U Zaw Htay)較為明確的說法指出,大壩的計劃正在「重新評估」之中。另外,為了關照與中國的雙邊友好關係,位於實皆省,民眾抗議頻仍的中資萊比塘銅礦(Letpadaung Copper Mine,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轄屬的萬寶礦產公司,取得開採權),緬甸新政府已在5月5日,開綠燈准允重新開採。

披露翁山蘇姬,有意讓中資主導掌控的「密松大壩」,重新復工的《泰晤士報》指出,撤銷大壩工程,將激怒中國,這個緬甸最強勢,最重大的鄰國投資者,連帶將招致鉅額「損失求償」問題;一旦批准復工,則讓環保人士,以及所有支持緬甸新政府的進步人士,對翁山蘇姬期待幻滅。該報導指出:「2015年11月大選揭曉,翁山蘇姬已成為緬甸實質領導人;不過,她一直迴避有關密松大壩的興建問題,只重申中國對緬甸的發展,有多重要。」

*譯註:(參考維基百科)

伊洛瓦底江,緬甸第一大河,長2,288公里,流域面積420,934平方公里。上游分兩支,東支稱恩梅開江(NmaiHka),發源於中國西藏察隅;西支稱邁立開江(MaliHka),發源於緬甸克欽州,在緬甸密支那以北會合後,從北到南貫穿緬甸,在仰光附近,注入印度洋孟加拉灣。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