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此次總統大選,曾在國內政界長期服務的林嘉誠教授在《民報》舉辦的座談會中指出:2020年1月11日的臺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外部的美國、中國、甚至香港等國際因素,對選情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林嘉誠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觀察,發現在台灣所處的區域政治環境之下,香港的抗爭局勢變化給國內選情帶來了高連動性的重大影響。
事實上,林嘉誠坦承從六月分的百萬港民大遊行開始,甚至後來的兩百萬人上街頭,警民雙方對峙的局面演變至今,遠遠超乎外界預期,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香港作為國際三大金融中心,自從1997移交中國後,更成為中國對海外貿易、金流最重要的門戶;此刻卻變相成了街頭戰場,從和理非遊行到黑警疑雲到投擲汽油彈,從反送中到五大訴求,香港抗爭局勢短時間內還看不到結束的一天。
反送中升溫大出各界意料
林嘉誠觀察,目前香港市民上街頭抗爭的主力多半在卅歲以下,甚至很多都是十幾歲的學生,為什麼這些年輕人會上街發出這些絕望的怒吼?林嘉誠呼籲港府應該深入地思考反送中問題的本質。林嘉誠研究這段時間的示威活動發展歷程,從最初《送中條例》引發廣大民怨,到特首堅不退讓下港民再提出「五大訴求」;接著在抗爭壓力下林鄭先擱置條例,最終還答應撤回條例,然而隨著「黑警事件」一再發生,市民傷亡持續增加,港民的怒火已經點燃,特區政府與北京的信用度早已盪到谷底。林嘉誠說他從前所認知的香港警察,在港英時代是一支非常有紀律的部隊,從早年港片中大量出現警察故事可得窺一二,港警在香港早年的社會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他認為「黑警事件」是港府未來必須去嚴肅面對、徹底解決的課題之一。
林嘉誠觀察到另一件在抗爭中出現的特殊社會現象:群龍無首。其實也就是港民在號召群眾時所講的「be water」、「無大台」,他認為這點也是目前示威活動無法停止的主因之一。林嘉誠解釋,從阿拉伯之春到台灣的太陽花事件,加上香港五年前發生的雨傘運動,這些經驗——善用社群網絡與通訊科技,無遠弗屆地讓行動訊息與外界流通無阻,在今日網路發達的年代下,充分成為香港年輕人投入抗議活動的養分。相反地,也造成港警難以有效地靠傳統單點擊破的打擊方式壓制示威群眾,撇開「黑警勾結」與「臥底」等手法不談,港警過度擴張的鎮暴網絡和武器濫用,反而傷及不少無辜市民。
港民的口號也是林嘉誠觀察的另一重點,在與香港高教友人交流的過程中,林嘉誠也發現最初的「反送中逃犯條例」到「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慢慢轉向成為「時代革命,光復香港」等這類口號,現在還有才完成一個多月的「願香港光榮」歌曲受到港民廣為傳唱,某種程度已形同示威群眾的「香港國歌」。伴隨著污損、燒毀中共五星旗等偶發事件,原本的反送中事件已在中國網路長城內被渲染為港獨與愛(中)國問題,並且引發中港輿論大戰。這把火也燒到台灣校園內,港生的連儂牆活動陸續引發與陸生間的衝突。林嘉誠說,目前還看不到盡頭,這幾天利用《緊急法》所生的《禁蒙面法》頒布,香港衝突局面只有不斷升高。
應尋求香港事件和平落幕
還有另一個悲觀的角度,林嘉誠解釋:畢竟香港現在不再是英國殖民地,中央政府就是北京,中國共產黨絕對不可能拱手將治理權放給香港市民,無論區議會或者特首選舉,中南海方面想永久地以類似目前圈票的方式來鞏固香港治權。本質上,這種作法和港民的認知之間產生了非常大的歧異。香港當前的政局,令林嘉誠不禁想起卅年前的台灣。
不同的是,國際各界密切關注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發展。這當中有個重要背景:中國崛起,中方利用投資與發展之名,把手伸進南亞、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的重大公共與能源建設,加上這幾年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議題;川普當選總統後,發生了美中貿易戰,並逐漸在西方國家中塑造出一種「圍堵中國」的氛圍。
正因如此,習近平面對國際壓力,處理香港問題時難免投鼠忌器、力有未逮。近期除利用特首與港警從法理面擴大鎮壓,北京方面還傳出拿香港大地主、企業鉅子「祭旗」,象徵中國表面上有心解決社會貧富差距,檯面下,則傳出習近平遂行派系鬥爭之實,掐住各方金流。
總結來說,林嘉誠認為香港局勢演變至今,一方面坐實了「一國兩制」不但對台灣行不通,連在香港也沒辦法繼續。其次,香港的示威活動連帶助長了蔡陣營選情,林嘉誠笑著說他也沒料到小英民調可以竄到這麼高,從去年底跌至谷底,到此刻大勝對手韓國瑜十多個百分點;扣除韓國瑜在個人品格與能力表現上頻頻自爆的這一點,林嘉誠直言,國際抗中局勢與香港的抗爭升高才是蔡英文民調往上攀升的真正原因。不過他也提出呼籲,他說他也有很多香港朋友,相信國內沒人樂見香港民眾不斷發生流血、傷亡事件,甚至未來還有解放軍進港鎮壓的疑慮。他希望執政黨陣營別把反送中事件當成助選利器,應從人道關懷角度正視、積極協助港民,並祈求事件能夠在北京理性面對下和平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