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炎炎夏日小心食安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炎炎夏日小心食安

 2019-08-06 12:31
李斯特菌屬革蘭氏陽性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它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可以污染各類型的食品。示意圖/取自Pixabay
李斯特菌屬革蘭氏陽性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它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可以污染各類型的食品。示意圖/取自Pixabay

炎夏已至比起往年更加高溫難耐,食物保鮮困難稍一不慎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因食用被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而罹病的人數超過6億,死亡人數為42萬人;每年因不安全食品對中低收入經濟體造成的生產力損失就達到約950億美元。據官方統計台灣去年發生食品中毒事件達398件,患者達4616人,無人死亡,許多原因未明。

日前外電報導澳洲繼去年發生七起哈密瓜被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造成死亡案例後,再度傳出兩起疑似食用煙燻鮭魚感染李斯特菌而死亡的案例;英國今年也發生因感染李斯特菌喪命的病例。過去加拿大、美國、歐盟均發生過同樣的感染案例,在南非更暴發因李斯特菌病感染造成180人喪生,948人染病的嚴重疫情。有鑑於此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歐盟等國家,已將李斯特菌症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項目,台灣衛福部也將李斯特菌症列為「傳染病防治法」中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一般須於一周內通報,唯李斯特菌症需於72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

冷藏無法遏止細菌繁殖

李斯特菌屬革蘭氏陽性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它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可以污染各類型的食品,包括:肉類和肉製品,未經巴氏滅菌的乳製品,水果、蔬菜和芽菜等新鮮和冷凍農產品以及即食產品。該細菌在1 ~ 45 ℃之間皆可生存,最適宜生長溫度在30 ~ 37 ℃,只有在-40℃以下或70°C 以上的溫度,才能將其殺死,由於可在 4 ℃下生長,因此冷藏方法並無法遏止細菌繁殖,生鮮蔬果或即食性食品放進冰箱,都有可能感染李斯特菌。感染該菌後一般不會迅速發病,快則3天,一般是在1至3周左右出現症狀,不過也有2個月後才發病。絕大多数李斯特菌病病例與食品的攝入有關。

感染後的臨床症狀輕者為腹瀉、腹痛、發熱,重者可導致敗血症、腦膜炎和腦脊膜炎,老年人和孕婦的易感病性高,應避免進食易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高風險食品,包括保質期較長(超過五天)的冷凍即食食品(例如煙熏鮭魚、煙熏火腿、煮熟的凍食肉類等)、未經消毒奶類製成的起士及預製或預先包裝的沙拉等。由於李斯特菌不耐高溫,溫度達到70℃持續兩分鐘以上即可殺滅,為避免細菌污染,食用煙燻鮭魚前,可用微波爐高溫烹調3~5分鐘。除了李斯特菌,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霍亂弧菌、諾羅病毒、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經常造成食物中毒事件,對食安造成嚴重威脅,國人應盡量避免生食。

台灣政府非常強調糧食安全,只是沒有食品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所有消費者都有獲取安全、健康和營養食品的權利。安全的食品不僅對增進健康和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而且對國家的生計、經濟發展、貿易和國際聲譽也具有重要影響。讓每位國民都能獲得健康和積極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及營養,是為政者的使命,唯有政策制定者可促進建立可持續的農業和食品體系,推動公共健康、動物健康和農業等部門展開跨部門合作。根據FAO指出投資消費者食品安全教育,可以減少食源性疾病感染率,且每一美元的投資可獲得高達十倍的回報,政府可以攜手民間企業共同來建構一個食品安全無虞的社會。

政府必須確保所有民眾都能獲取安全和富有營養的食品,而蔡總統力推的「食安五環」已經破功,不知其他的總統候選人及團隊有何良策?選民別深陷政黨、顏色泥淖,從關心自己出發!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