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江帆歸港」打狗「雙槳仔」重現愛河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江帆歸港」打狗「雙槳仔」重現愛河

中山大學打狗舊港文化季系列「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 「地點」:歷史博物館東走廊 「時間」:即日起至1月3日

 2016-12-17 16:44
中山大學打狗舊港文化季系列「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今開幕,舢舨雙槳仔景緻再現。(記者陳俊廷攝)
中山大學打狗舊港文化季系列「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今開幕,舢舨雙槳仔景緻再現。(記者陳俊廷攝)

打狗「雙槳仔」重返高雄港灣!

中山大學打狗舊港文化季今17日(六)於高雄市音樂館前廣場的愛河中正橋段熱鬧舉辦首場活動「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開幕典禮,消失在高雄港超過四十年的旗津舢舨雙槳仔景緻重現愛河。

「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今12月17日(六)開幕由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主持雙槳仔下水儀式,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林英斌、中山大學副校長陳英忠出席致詞,教育局、觀光局與文化局也派代表與會。

中山大學社會系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與海洋工程系合作,歷經兩年聯手復刻的雙槳仔不僅吸引民眾目光,更考究地重現傳統舢舨下水儀式,從祭拜家神、撒糖果與麻糬祈求豐收、敲香檳取諧音保佑平安,再以鞭炮聲迎送舢舨進入水中。

中山大學社會系表示,早年的旗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雙槳仔,它是一種重要的民渡工具,但是隨著產業與技術的變遷、造船老師傅的逐漸凋零,這項傳統的造船工藝逐漸失傳,在政策與法規的限制下,雙槳仔更是消失在高雄航道歷史上。

如同雙槳仔的凋零,由高雄市旗津、鼓山、鹽埕所形成的打狗舊港區雖是高雄歷史最早開展的地方,承載港都最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市民記憶,但隨著1980年代末期政治與經濟中心的向北與向東移動,「旗鼓鹽」逐漸成為了邊緣社區。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談到,2013年中山大學成立「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即在彙整大學教學研究之力,投入校園外的實踐場域,進而帶動城市的發展。其重心便聚焦於高雄舊港區,希望能為高雄這塊文化意義最豐饒的地方,投入年輕的心血與活力,進而帶動地方的認同與發展,旗津舢舨雙槳仔的復刻便是在此願景下逐漸誕生。

DSC_7036-1280x853[1].jpg

「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今12月17日於高雄市音樂館前廣場的愛河中正橋段熱鬧開幕。(記者陳俊廷攝)

「江帆歸港:打狗港上的雙槳仔」特展即日起在歷史博物館東走廊展出至1月3日,內容將包括文物、影像和文獻,呈現旗津舢舨在高雄港的歷史軌跡以及保存文化的成果,民眾還可以購買限量的打狗雙槳仔益智模型,大人小孩一同製作與彩繪,體驗打狗舢舨雙槳仔的獨特魅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