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海岸有著全台第二長的海岸線118公里,不過,緊鄰花蓮市的南、北濱屬於侵蝕海岸區,過去沙灘景象,多年來已被養灘、堆置消波塊取代,推估50年來海岸線退縮了200公尺,第九河川局陸續設置16座離岸堤以防止侵蝕及穩定砂源,但終究只能治標,亦難以控制海岸退縮的事實!
花蓮海岸線全長118公里,僅次台東176公里位居全台第二長,依地理環境可粗略分為北中南三段,包括和平溪口至立霧溪口、立霧溪口至花蓮溪口、花蓮溪口至秀姑巒溪等,其中位居中段的北濱化仁海岸因屬侵蝕型海岸,也是縣內開發度最高、人口最為密集區域,為海岸防護重點區域,其餘兩段均屬自然海岸,不需太多人工防護措施。
第九河川局長顏嚴光指出,南、北濱屬於侵蝕海岸,北濱海岸因花蓮港擴建後產生的「岬灣效應」,侵蝕情況逐漸減輕,但自由街排水口以南的南濱海岸,灘線明顯後退,堤前的沙灘幾乎消失殆盡,是侵蝕最嚴重的位置。
老一輩花蓮人回憶,南北濱早年海岸線優美,但這些年來自然海岸已離我們愈來愈遠,取而代之大量消波塊,以及年復一年築起高高的海堤,沙灘逐漸縮小。
根據九河局資料顯示,為了減緩海岸侵蝕,九河川局這些年確實投下大量消波塊應急,長約4公里的美崙溪至花蓮溪口海岸線曾堆滿「肉粽」,目前北濱海岸興建海錨型突堤養灘,南濱海岸則遷移消坡塊來恢復海岸景觀,並串聯南北濱公園加以綠美化。
九河局長顏嚴光今在健行活動接受媒體訪問指出,海域復育投入數億元,化仁海提繼去年的2千多萬復育,今年要再加碼至5千萬繼續做環境營造,目前也爭取到8千萬,作為減緩巨浪直接侵蝕淺堤的經費,明年也將進投入1億3千萬做大花蓮地區海岸屏障。
「海岸維護應該從人定勝天轉為人定順天了!」顏嚴光不諱言,東海岸海岸侵蝕是必然現象,花蓮海岸過去可以在海灘撿拾貝殼、寄居蟹兒時記憶已經過去,必須順時而為與大自然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