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讀男校還是女校呢?有別於其他縣市,桃園的高中職鮮少有男女分校的傳統,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在2017年終結女校傳統,成為桃園最後一所單一性別學校。
其他五都至今都還存在男校或女校,維持著「性別隔離教育」的模式。桃園最後一所單一性別學校是中壢家商,1955年創校以來,60餘年來專收女學生,並以訓練家事職業專長為主而聞名全國。家政科扎實的訓練,培養出許多擅長縫紉、烹飪、烘焙、美容或手工藝製作的校友,讓中壢家商有「好媳婦學校」與「新娘學校」之稱。
培養賢妻良母的好媳婦學校
早年台灣社會傳統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女性被賦予的性別角色期待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妥善打理家務。中壢家商校長莊祿崇分享,「當年的時空背景下,設校的宗旨是要培育家政方面的人才。」家政科成立的沿革是「培育女子將來成為賢妻良母」,這也正反映著那個時代的性別觀點。
中壢家商校友會理事長蔡佳芬說,「就讀女校環境相對單純,同學畢業後不論是就業或成家都滿順利的。」大家也透過校友會的集結在畢業後維持情誼,中壢家商的傑出校友在業界各行各業大放異彩,像是知名內衣品牌設計師、中壢婚紗街的老闆等。
中壢家商自1955年創校以來,60餘年來專收女學生,並以訓練家事職業專長為主而聞名全國。圖/董昱
男女分校與性別觀念翻轉
提到性別隔離教育制度的緣起,政治大學社會系教授熊瑞梅說,「這種教育模式源自歐洲,人們相信男、女區別開來,能讓學生專注在課業上,減少與異性交流干擾學習。」不過也有反對者主張,單一性別的教育環境,反而可能加深性別刻板印象。熊瑞梅分享,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人際關係需求會由同性友誼,發展到異性友誼,因此性別隔離教育逐漸變成一種過去式。從社會多元性的角度,熊瑞梅認為,倒也不需要全然禁止性別隔離教育模式,因為那也是社會互動的一種態樣,問題的核心在於性別信仰。
中壢家商轉型為男女合校後,在互動中學習尊重成為課本外的重要課題。圖/董昱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楊天盾表示,「性別信仰」是社會對於陽剛和陰柔的價值認知體系,這影響每個人的自我性別認同,也會衍伸出相對應的行為和選擇。舉例而言,儘管社會並未禁止女性從事較陽剛的工作,但是在選擇職業時仍會傾向順應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待。
屬於我們的少女時代
女校裡溫馨的姊妹情誼是每一位畢業校友最珍貴的回憶。回憶起少女時代,蔡佳芬笑說,同學會在校門口附近的圍牆,傳遞領帶、皮帶,避免進校門時被教官登記處罰。就讀商業經營科的蔡佳芬分享,「以前看家政科學烹飪、裁縫,書包都扁扁的,我們要學會計、經濟學,要背很厚的課本,覺得課業還滿繁重的。」她也分享,為了應付課業,前後屆自然發展出緊密的「學姊學妹制」,學姊會把課本和筆記留傳給學妹,讓大家保有深厚的情誼。
流行服飾科早年屬於家政科,學生畢業時穿上自己設計製作的禮服走秀。圖/桃園市立中壢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51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