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校長劉景寬今9日(五)在律師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抨擊鏡週刊不實且惡意之報導內容以莫須有的的謊言拼湊,完全悖離事實,污衊、損壞高醫聲譽,他一一駁斥該報導內容並強調學校將發出律師函與校函,鏡周刊不還校譽,將提告。
劉說,不知該報導資料何來?但看資料內容是從董事會公文流出…董事會秘書也大量在PO文.。
此外,針對鏡周刊其中一段所謂其鬥誰?的章節,劉景寬在投影簡報還特別秀出目前已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擔任副院長、前高醫副院長張建國澄清的留言簡訊。另在回應媒體詢問時也表示,其根本未收到檢調約詢,不知報導訊息何來?劉景寬指出,高醫大校方設有公開透明專區,在私校中敢誇居前,大家都可上網查看。
陳啟川家族掌控高醫董事會一甲子,直到近兩年才被教育部正式公文確認是「假創辦人」,高醫唯一創辦人只有杜聰明,記者詢問:那陳啟川家族世襲三代管幾千億的高醫資產,杜聰明家族也無一在董事會,這樣合理嗎?
劉景寬回應媒體詢問時指出,不管是教育部與檢調單位都必須去處理這樣的問題,記者追問,檢調必須要釐清陳建志為何能擔任董事?劉表示,學校就是依法行政,不是學校的事情,學校也是希望政府公權力釐清這個問題。
※高雄醫學大學聲明稿 全文 107.2.9
鏡週刊不實且惡意之報導,是扼殺大學校長的名譽,已逾越新聞報導之程度,有失媒體應有之基本查證義務。本應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會嚴正反駁,以正視聽,以護校譽。然因6日深夜花蓮發生嚴重震災,造成人民傷亡與財產損失,全台灣人民盡力賑災之際,高醫校院即以為賑災需要做準備,除準備全力提供相關支援外,亦擬發動學校及附屬醫院同仁捐出一日所得,來幫助花蓮地區受災的民眾。
而鏡週刊報導內容以莫須有的的謊言拼湊,悖離事實之報導陳述,亦缺乏私立大學公益化的思考理路。私校法第一條即提到:「為促進私立學校多元健全發展,提高其公共性及自主性,以鼓勵私人興學,並增加國民就學及公平選擇之機會,特制定本法。」。本校對於鏡週刊不詳加查證而出刊不實之報導,特此回應,說明如下:
1.董事會爭議問題,社會報導及監察院的「董事會非法擴權」、「教育部糾正董事會」皆已確認,請各位參考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教育部1/22糾正董事會文。
本校對於教育部糾正學校部分已檢討並會在一個月內回覆教育部。學校一星期以前,已簡要告知各級主管預計昨天(2/8)校務會議做報告。
2.所謂「劉景寬藉由少數親信教師、以變更程序、臨時提案等方式綁架校務會議代表,利用行政會議挾持學校及附屬機構高階主管,強行通過「學校暨附屬機構及相關醫療獎金支給辦法」,並於去年8月公告實施,規定高醫、小港醫院、大同醫院及旗津醫院等四家醫院給付盈餘獎金共830萬元到他個人口袋」,完全不是事實。學校制訂附屬機構醫療獎金辦法,係因應高醫體系之成長與各附屬機構間之平衡,且該辦法尚未實施。辦法內容的校長部分仍須送董事會核定,且尚未實施。
教育部所糾正的獎金制度,係由董事會通過的制度,從民國62年實行至今,高醫歷任校長薪資皆由董事會通過,劉校長亦然,沒有自肥問題,獎金多少與當年體系營運成效連動。「親信教師、綁架校務會議代表」云云乃封建說法,與正克服困難奮力邁向大學自治精神的高醫相違背。
3.附設醫院遠距中心前主任,曾於三年前兼任秘書室秘書,係協助醫管會議工作,其所涉法律案件與秘書室業務無關。遠距中心為附設醫院正式單位,由院長管理,劉校長當時擔任小港醫院院長不負責該中心業務。所謂「在遠距中心的採購案中,檢調也已就劉景寬是否涉及綁標、假發票、人頭詐領鉅額經費展開調查。」完全不是事實。劉校長從未被調查與涉及所謂弊案,媒體不應有捕風捉影的報導。
4.校長是任期制,劉景寬校長任期至今年6/30,將回歸教授教學與臨床醫療工作,沒有擴權,亦無任何相關作為與機制,純屬空穴來風。本校秘書室秘書為7名,非32名。秘書室人員係遵循歷年來編制,去年增加校務研究、募款等多項業務(原本為董事會管理募款業務,後教育部糾正募款業務不能由董事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