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第二代的工人小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第二代的工人小說

《失去的城堡》序文

 2021-01-22 13:15
作者指出,陌上塵(本名劉振權)的工人小說,在意識醒覺的次序上,和楊青矗有點相似,但關注的角度卻有明顯的區別,陌上塵比較能兼顧工人心理與社會生活層面的衝突,不特別強調來自政治、經濟層面的問題。圖/草根出版社
作者指出,陌上塵(本名劉振權)的工人小說,在意識醒覺的次序上,和楊青矗有點相似,但關注的角度卻有明顯的區別,陌上塵比較能兼顧工人心理與社會生活層面的衝突,不特別強調來自政治、經濟層面的問題。圖/草根出版社

陌上塵為工人喉舌的抱負,和寫《工廠人》、《工廠女兒圈》時的楊青矗極為接近,他們同於國營事業機構的工人,都是劍及履及的真正勞動者,楊青矗的工人小說,後來逐漸歸結在工廠勞動法的合理性與人為的勞務糾紛上,將工人的定義詮釋得相當保守狹隘,這就無怪乎,他終於急切的尋求政治途徑,來填補文學的無力了。

廣義的工人,應該包含一切憑藉體力勞動取得生活資源的廣大人群,在還沒有足以完全包納這個人群的勞動法、勞動組織以前,體制內的爭執,豈不是將自己「代言人」的職責畫地自限?今天的工人問題,不是出自於勞動法或工廠體制的,最原始的根源,還在於今天整體社會怎樣看待「勞動」和觀念問題。如果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如果還是「工字不可出頭」,那麼即使有了再完備的勞動法,工人還是這個社會的侍妾、僕從的地位,所謂代言人,不過是憑添幾聲哀哀乞憐的呻吟語而已。

所以,陌上塵立志寫工人小說,雖然已有楊青矗這部堆土機走在前面,還是有一大片荊棘滿佈的原始處女地可以開發的。如果「工人小說」的寫作,能不僅止於做個勞工運動的鼓手、號兵而自足,立下大志動手改造人們對待勞動的觀念,「工人小說」就不會被譏笑是錙銖計較、爭米逐食了。

陌上塵在第一本小說集《思想起》裡的作品,還有相當浪漫的血緣臍帶的尋尋覓覓,未能免俗的,走在前一代作家對身世、歷史追索的隊伍後面。不過,初試啼聲即能將作品植根於生活,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強烈的道德感應力是非常不容易的,李喬稱他為「寫小說的種子」,堪稱一語中的。

不過支持作家寫作比較可靠的動力,還是來自生活與道德層面的嚴肅感應,虛渺的文學浪漫情懷是不夠的,陌上塵能在《思想起》之後,歸向工人小說,這個謙虛平淡的觸點,寫自己生活體驗中有切膚之痛的題材,我認為這是陌上塵小說這兩年來有形的成長。和楊青矗的小說比較起來,我特別強調工人小說亟待開拓的領域,意在說明「工人小說」一詞不是用來綑縛自己的繭,楊青矗的成名作《在室男》與《天國別館》等作品,所關注的對象是廣義的、汎勞動階層的人物;《工廠人》、《工廠女兒圈》則是興趣轉向勞工運動之後的作品,這種由大而小、由汎轉精的寫作層面,固然是保存了勞動者的本色,卻也難免失去更多角度審視、關注工人生活層面的機會。

陌上塵為工人小說推出新局面

陌上塵的工人小說,在意識醒覺的次序上,和楊青矗有點相似,但關注的角度卻有明顯的區別,陌上塵比較能兼顧工人心理與社會生活層面的衝突,不特別強調來自政治、經濟層面的問題,對身為「工人」諸多無可奈何的命運,他都是回到工人本身的角度來看。譬如描寫忽視工人生命安全的〈逝〉及〈火浴〉,無助的工人步步危機,與死神為鄰,不是未經訓練,便是設計錯誤、督導不力,作者並沒有揪出隱在背後、草菅人命的凶手,只是表達了工人無可奈何的生活步伐。〈天梯〉所蘊藏的無奈感尤其深刻,孤獨無助的老工人,爬天梯向上帝控訴的事件,雖然象徵的意義大於寫實,之中的無奈與無助,卻是令人為之顫慄的。


陌上塵的小說表達了工人無可奈何的生活步伐。示意圖/Pixabay

雖然圍繞在《夢魘九十九》工人小說集裡的工人是一群面臨生活困境、無助無告的人群,但陌上塵無意認定他們是一群宿命論者,因此〈表決〉裡有英勇奮戰的工會代表,〈血蠅〉裡有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工頭領班,從工人群中彼此的友愛、互助、樸實、真摯、善良、勤勉……這些美德,肯定工人世界的溫暖,寫工人的家庭、妻兒、子女、歡樂、淒楚、挫折……,成為有血有肉立體的工人世界;當然他也寫勞資糾紛,也寫吸血的資本家,也寫資本家的鷹犬……,但本質上是以許多不同的焦點,來共同烘托工人世界的完整面貌,從工廠工人、女工……,到汎意的做工維生的退伍軍人,有臨屆退休的老工人,有臨時性的打工學生。

描寫工人尋求的〈出人頭地〉裡有句牢騷話:「工字出頭已入土」,倒可以解釋為作者在為探討勞動人群的地位投石問路,果真如此,陌上塵是有能力為工人小說推出新局面的。

在時間的轉述與台灣現代小說的流程上,我們將樂意以期許等待的心情,以陌上塵為台灣第二代的工人小說家。就前述的《夢魘九十九》這本工人小說集裡的作品,可以認定陌上塵也確有開創工人小說新局面的潛力。更難得的是他對文學熾烈、真摯的情懷,從1979年開始寫作小說以來,已有近三十萬字的小說作品,差不多都是以與其內心同等樸實的文字經營出來的,李喬在《夢魘九十九》的序裡,拐彎抹角的建議作者將這種「乾燥的文字」、「略加潮濕性以調劑」。

坦白的說,陌上塵的小說性格裡,的確有小說創作所忌諱的「嚴厲」傾向,不但文字一絲不苟,主題也很自然、很直接的就指向道德的正面上來,的確在「感染力」上要吃虧;不過站在讀者的立場,這種率真、樸實也有其可愛、可取的地方,稟自於天性的只能歸於作家的風格了,恐怕潮濕與否不是強求能得到的。

不過,我倒發現陌上塵的小說,在結局的安排上,每一篇都非常巧妙,都有予人掩卷長思的感動。憑著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些作品,都曾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雖然就整體的作品成就言,零零碎碎的優點都不是優點,零零碎碎的缺點也不是缺點,但是對於陌上塵這顆潛能深厚的小說種子,恐怕很多讀者都會有這種期待的心情—到底他每一篇作品提出來的問題,連綴起來以後會是什麼大題目?

所以,陌上塵未來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當是如何整合自己的創作世界,表現貼切自己生命的作品吧!

※本文轉載自《失去的城堡》(草根出版,2017年12月)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