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醫病平台】急診病人,不得不知的檢傷大小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醫病平台】急診病人,不得不知的檢傷大小事

 2021-01-22 14:45
從2010年(民國99年)開始,當時的衛生署開始推動急診的檢傷五級分類,將所有的急診傷病患再檢傷後,分成五個等級,分別是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在這五個分級下,有其明確的定義跟可能等候時間說明。圖/擷自google地圖
從2010年(民國99年)開始,當時的衛生署開始推動急診的檢傷五級分類,將所有的急診傷病患再檢傷後,分成五個等級,分別是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在這五個分級下,有其明確的定義跟可能等候時間說明。圖/擷自google地圖

在結束一天辛苦的學校課程後,跟同學吃了大餐,回到宿舍,半夜忽然間劇烈腹部絞痛,全身發冷發燒,在極度不舒服的情況下,只好請同學陪我到急診就醫,一到急診看到滿坑滿谷的病人,在被問了幾個簡單問題跟基本血壓量測後,身體感覺快垮了,但心裡更累,因為不知道何時會換到我,但是奇怪的是,急診看診似乎都沒有順序,等了一個小時後,我請了同學問一下何時會輪到我,我還要等多久,醫師說再等一下,又過了一個小時,比我慢掛號的人都看診了,我這麼不舒服,到底還要等多久……

或許你跟我都有一樣的急診就醫經驗,希望在急診時,醫師可以很快的就幫我看診跟治療。在多年之後,我成為一位急診專科醫師,才發現原來這個「再等一下」是很重要的急診病人的看診禮儀,也是幫助你更快得到協助的態度。

從2010年(民國99年)開始,當時的衛生署開始推動急診的檢傷五級分類,將所有的急診傷病患再檢傷後,分成五個等級,分別是復甦急救、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大家常常問的「多久時間可以看到我」,在這五個分級下,有其明確的定義跟可能等候時間說明:

復甦急救(一級):病況危急,生命或肢體須立即處理,可能等候時間:立刻急救。
危急(二級):潛在性危及生命,肢體及器官功能狀況,需快速控制與處置,可能等候時間:10分鐘。
緊急(三級):病況可能持續惡化,需要急診處置,病人可能伴隨明顯不適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可能等候時間:30分鐘。
次緊急(四級):病況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某些疾病的合併症相關,需要在1-2小時做處置,以求恢復,避免惡化,可能等候時間:60分鐘。
非緊急(五級):病況為非緊急狀況,需做一些鑑別性的診斷或轉介門診,以避免後續惡化,可能須等候120分鐘。

所以依照這樣的分級對於一個急診候診的病患來說,就比較能大約知道自己的病況在急診檢傷分類後,嚴重度與要等候的時間,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是「 那護理師是怎麼幫我們分級,依據什麼原則或指標?」其實在檢傷分級時,我們透過一些可量測的指標(首要調節變數)來做初步分級,包含的三大面向評估如下:

*生命徵象:呼吸,血行動力,意識,體溫
*疼痛程度:中樞型疼痛,周邊型疼痛
*高危險性受傷機轉

負責檢傷分類的護理師,可以透過這樣系統性的評估,很有效率地讓病人的可以做處置上的分流,也能幫助急診團隊可以盡快處理危急嚴重的病患,然後得到最妥善完整的治療。

在台灣,許多民眾對於看急診的想法是「不舒服,掛了就應該可以很快看到」,但是其實因為各醫院開設急診的目的,不是為了方便跟迅速,而是為了要讓嚴重或潛在會危及生命的疾病,可以得到專科醫師的診治,為何要有檢傷這樣的制度?這一切還是來自於整個緊急醫療資源是有限的,不管是醫護人力,病床或醫療器材等。所以透過檢傷系統,護理師能夠客觀地把一群急診病患中,把有問題的先篩檢出來讓醫師診療,再把醫療的資源優先使用在嚴重危及病人身上。

近年來,雖著政府單位與急診醫學會的宣導與說明,民眾也開始建立起急診的就醫觀念,也會把醫療資源優先禮讓給需要的病患,除了感謝之外,我自己作為一位急診醫師,多年的執業經驗,為了讓大家降低對於急診就醫的不安全感,有三個對於

急診病人的候診建議

1.不怕你掛,怕你不等:

其實台灣民眾在現今的健保制度下,醫療的可近性是很高的,負擔醫療的費用也不高,因此很多病患在身體感受極度不適或是有疑慮時,就會想到來急診就診,希望能快點解決症狀跟疾病的疑惑,其實我們都可以理解這樣的動機,作為急診醫師,當然希望民眾能先利用社區的醫療跟門診來減輕急診照護人力的負荷量,但是事實上,很多嚴重疾病的確對於沒有受過專業醫療訓練的病人跟家屬而言,真的很難判斷跟自行觀察,所以急診不會拒絕病人掛號,但是只要「 病人病家」願意「耐心等待」,醫師們一定會根據你的狀況盡快給予醫療處置的。千萬不要一直詢問醫護看診的時間,因為他們同時在處置病人時,一直被打斷處置過程,也容易產生醫療上錯誤發生,所以不怕你掛號,就怕你沒耐心等待。

2.注意變化,主動回饋:

在急診的環境下,醫護人員都知道檢傷是初步評估,而病人們都可能有動態的變化,所以如果你是候診病人,你有出現新的症狀,或是加劇的症狀時,可以主動告訴醫護人員,提醒他們,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再評估你的狀況。作為陪病的家人或朋友,也要在候診時,不要在意等候時間,而是要更在意病人的狀況,方便可以主動回饋。

3.安心信任,同理他人:

在急診候診時,每一位病人都是很不舒服,才會來到急診的環境,但是病患們的病況在檢傷時,就會先區隔出嚴重度的差別,如果身旁的病人因為病情變化或是檢傷級數較危急,希望病患們可以發揮同理心讓需要的人先就診,同時請患者也要安心,在急診的環境裡,你的不適從一進急診大門就是被觀察的,所以有任何狀況都可以盡快處理,另外也要信任當班的急診醫師,他們絕對都希望可以趕快解決病人的不適,這是我們作為一位醫師的專業素養跟核心價值。

最後希望這些急診病患的應該要知道的檢傷大小事,在候診時有三心(有耐心、會安心、同理心)一起可以建立好的急診候診觀念,變成我們的優質醫療文化。


急診病患的應該要知道的檢傷大小事,在候診時有三心(有耐心、會安心、同理心)一起可以建立好的急診候診觀念,變成我們的優質醫療文化。示意圖/擷自google地圖

※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