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論蔡總統論文爭議的證據力與台灣相關學術界的道德危機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論蔡總統論文爭議的證據力與台灣相關學術界的道德危機

 2019-10-24 16:11
如果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與另外兩個應收藏的圖書館可以拿出貨真價實的1984年蔡總統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有論文、有博士學位。反之,如果這幾個圖書館都遍尋不著這本1984年的論文,且白紙黑字說他們從未收過這本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沒有論文、沒有博士學位。圖/擷自台視新聞畫面
如果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與另外兩個應收藏的圖書館可以拿出貨真價實的1984年蔡總統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有論文、有博士學位。反之,如果這幾個圖書館都遍尋不著這本1984年的論文,且白紙黑字說他們從未收過這本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沒有論文、沒有博士學位。圖/擷自台視新聞畫面

我以為蔡總統論文的爭議已於九月下旬演到完結篇,蓋棺論定: 蔡總統於 1984沒有完成論文口試,沒有合格的論文,所以沒有博士學位。沒想到還有續集,依然爭論不休。這些爭論,有些是源於對證據法則的不了解。個人從事科學研究多年,自認對證據法則與數理邏輯有一定的了解,故就此作一論述。

通常我們要證明一假設為真,只需要核心、直接、真正重要的1〜2個證據就可以了。但為了故事或研究的完整性,通常還會去找一些間接、支持性的證據,來增加可看性。但如果主要核心的證據無法被滿足,或已被否定,那光有一堆的間接、支持性的證據也是沒法使原來的假設成真的。這在科學研究上,這只能推論成「有些有趣但未知的事導致某些間接、支持性的證據支持原來的假設成真」,但被直接證據否定的原假設,還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這在科學上通常可能演生與原主題相關的研究,甚至完全無關的研究方向。

唯一直接證據:1984年論文

就蔡總統論文的有無而言,直接證據幾乎只有論文一項: 一本1984年通過口試標準的論文。如果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與另外兩個應收藏的圖書館可以拿出貨真價實的1984年蔡總統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有論文、有博士學位。反之,如果這幾個圖書館都遍尋不著這本1984年的論文,且白紙黑字說他們從未收過這本論文,那蔡總統當然是沒有論文、沒有博士學位(先不考慮台灣幾個可能應收藏的地點。都封存30年了!如果可以見人,何須封存?)。這三個圖書館同時遺失這本論文的機率趨近於零。我一直強調 1984 年,所以蔡總統2019年六月底送到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的「那本書」當然不算; 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也非常專業、不敢違背良心地不把它當一般博士論文來處理,而是給它一本特別的書的特別待遇。

所以直接證據顯示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士學位。但蔡總統卻拿出了「畢業證書」,那你要相信有博士學位?還是沒有論文?依照前述的證據力法則,當然還是沒論文所以沒博士學位,而且可推論這份畢業證書非常可疑(後來又多了另外兩份畢業證書。天啊!)!其他敲邊鼓的證據也是一樣,並無法推翻直接證據顯示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學位。為什麼說論文的爭議已於九月下旬演到完結篇,蓋棺論定?因為蔡總統終於表示要公開她的博士論文。如果蔡總統真的拿出1984年貨真價實可證明通過口試的論文,那我們當然要還蔡總統清白,承認那機率趨近於零的事件真的發生了。遺憾的是,蔡總統拿出的是一張張未裝訂的手稿(或論文草稿),不是貨真價實可證明通過口試的論文。手稿不等於最終的論文,更不等於通過口試。這是任何走過碩、博士休業程序的人都了解的。蔡總統只能拿出手稿來魚目混珠,恰恰證明她拿不出貨真價實的論文。至此,蓋棺論定,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士學位。

倫敦政經學院網站新聞稿是煙霧彈

峰迴路轉,10/8 倫敦政經學院網站上刊出了新聞稿說蔡總統於1984被正確授予法學博士學位。這令一些人一陣暈眩,另一些人則燃起了戰鬥的希望。其實冷靜地回到證據法則,不論這新聞稿如何產生,層級為何,它有實質改變什麼嗎?倫敦那三個圖書館依舊是找不到蔡總統的論文,記錄上它們依然從未收過論文,它們同時遺失這本論文的機率依然趨近於零,而蔡總統只能拿出手稿而非論文的事實也不可能改變。所以有任何主要證據改變嗎?倫敦政經學院網站上的新聞稿只不過是沒有實質證據力的煙霧彈罷了。所以結論依舊,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當然也就沒有博士學位,但我們多了以下的推論: 有些有趣但未知的事導致倫敦政經學院網站上出現新聞稿來掩護蔡總統,而這聞起來像個弊案。

所以論文爭議的證據面已經很充分,蓋棺論定,假的真不了,日後可以翻案的機會應是沒有的(明天如蔡總統拿出一本裝訂好的論文你要信嗎?)。遺憾的是,在台灣這些訊息只能在網路媒體流通,很多人接觸不到。再則,要一般市井小民了解學術程序、手稿與論文的差別、證據法則等是太過苛求了,所以論文門的弊案雖已證據確鑿,現實上卻像沒有發生過; 這恐怕也是台灣奇蹟,世界奇觀吧!在此,不能不譴責蔡總統,不願承認自己多年前的錯誤,而不斷運用自己的權勢,釋放一些似是而非的訊息,來欺騙有知識落差的一般民眾,其用心不可謂不卑劣!

學術界不能昧著良心說話

然而,有一個族群卻不能宣稱他們不懂蔡總統論文的爭議,那就是學術界,甚至包含所有擁有碩、博士學位的人。這群人,只要他們願意發1〜2小時,看看別人辛苦出土的證據,當不會聞不到其中的腐臭味,當不會昧著良心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真的,因為他們自己走過那個過程,他們就身在其中,太了解這其中的一切,包含證據法則。所以當在新聞上看到「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發文支持蔡總統,譴責那些在論文上無事生非的人,我甚感驚訝與不解。聲明中對事實的認知幾乎都是錯的,有趣的是引用了倫敦政經學院的新聞稿來替蔡總統辯護。原來,那新聞稿雖無證據力,卻可用來遮羞,替蔡總統遮羞,也替不願為自己良知負責的人遮羞。他們自己的研究中,如果請別人發個新聞稿,可以增加證據力嗎?這樣一個聲明,出自這樣一個理應享有崇高地位的菁英團體,降低了自己的公信力與格調,個人除了遺憾還是遺憾。但我不懷疑「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對台灣的愛與關心,只是他們用錯了方向。他們不該介入台灣的政治運作與選舉,支持特定政黨與個人,尤其不該盲目的支持特定人選。這樣是無法贏得台灣人尊敬地。他們應該定位為全體台灣人的公共財,對一些更普遍性的價值或議題,對台灣的政府與社會,施加壓力或提出建言,如民主有無倒退、有無「民主專制」、媒體有無自主與公正、人權的維護有無倒退、司法有無公正等。只要這些指標都健康無誤,那他們心愛的台灣就會繼續茁壯繁榮,不管是那一黨誰執政。

蔡總統必須認錯與道歉

而台灣的學術界呢?除了少數零星的發言外,一片靜默。事不關己嗎?這不是關乎學術尊嚴、誠信嗎?幾年前,台大一位教授,投稿的論文作假被發現,被撤了職,學術圈滿城風雨,科技部、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大家注重學術倫理、研究倫理。而現在呢?各學術機構、教育部要宣佈我們不需要學術倫理了嗎?蔡總統的論文爭議與台大案件的本質有何不同呢?不都是欺騙以獲取原不屬於自己的利益。蔡總統的案子可能還涉及特權與不當的權力運用,以前的跟現在的,如國家圖書館收藏了蔡總統的「非論文」、封存聘任升等檔案等。這些學術界都可以裝聾作啞嗎?台灣學術界的沈默是一種自殘。現在與日後的莘莘學子要如何看待這些自我閹割的學術界?除了學術的危機外,蔡總統的論文事件還引發了台灣社會的道德危機,而這當然也是學術界的道德危機。欺騙、說謊以獲取自己的利益,而不必受任何處罰,是我們這個社會可以、願意去承受的嗎?運用自己的權勢,錯的就可以變成對的,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嗎?如前所述,訊息的不流通(這不是運用權勢的結果嗎)、很多人無能力正確的解讀訊息、加上台灣扭曲極化的政治環境,使某些人明知蔡總統沒有論文卻選擇視而不見,這些都使我們陷入這道德危機。但我相信誠信、不欺騙、不說謊、做錯事要認錯並接受適當的處罰(我們不是從小這樣教小孩的嗎),是社會運作的基石,它的重要性不是一次選舉輸贏可以比擬的。所以,既然學術界是最有能力論斷蔡總統論文爭議的族群,個人在此具體建議請學術界的領導人出來替台灣社會化解危機,也化解自身的危機。一般小民,狗吠火車,蔡總統是聽不見也聽不進去的。請學術界的領導人聯合起來,花點時間審視蔡總統論文爭議的相關證據。我相信結論是一樣的: 蔡總統沒有博士論文,也就沒有博士學位。然後請蔡總統為她過去與現在的錯誤認錯與道歉。至於蔡總統要不要辭去總統職務,那是她的智慧; 至於民進黨要不要繼續提名蔡總統競選下屆總統,那是民進黨的考量; 而台灣人民要不要繼續選蔡總統當下屆總統,那是台灣人民的選擇。這些都不是我們的終極關懷,但蔡總統必須認錯與道歉,而她遲早要為她過去與現在的錯誤付出代價。這才是我們該堅持的。

年輕的時候,對「知識份子的良知」一詞非常的嚮往。後來進了學術界,發現學術界不堪聞問的事也不少,或許,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吧。但還是期許學術界是追求真理、真知、與公義的地方。學術界的領導人站出來吧,為贏回自己的學術尊嚴,也為正在往下墜落的台灣社會拉一把吧!在蔡總統論文事件中,台灣社會幾近病態的沈默,日後史家會問,台灣人怎麼了?尤其會問,台灣的學術界怎麼了?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