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李梅樹與兒童畫筆下的三峽溪風景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李梅樹與兒童畫筆下的三峽溪風景

 2018-10-15 11:35
〈三峽春曉〉則以溫暖的黃色調呈現水面及天空的光芒,筆觸也生動許多,顯露當時較為開朗的心情。圖/蘇振明提供
〈三峽春曉〉則以溫暖的黃色調呈現水面及天空的光芒,筆觸也生動許多,顯露當時較為開朗的心情。圖/蘇振明提供

三峽與李梅樹

三峽,古地名為「三角湧」,因其位處橫溪、三峽溪、大漢溪交會地而得名。移民以泉州人最多,乾隆時期興建的清水祖師廟保佑此地的昌盛,廟前橋頭逐漸成為三峽地區經濟、宗教與人文薈萃之所。而今,我們看見三峽溪流經常出現於畫家李梅樹(1902-1983)〈三峽春曉〉、〈清溪浣衣〉等經典名作中,象徵其內心深刻的鄉土情感。這些三峽風景畫與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日出‧印象〉氛圍相似,美麗溫柔的色調、緩緩流動的水波,還有那高掛的日頭,想必能喚醒台灣人民心目中的春天,成為帶來希望的名畫!

三峽溪孕育李梅樹〈生命〉和〈三峽春曉〉名畫

1977年,李梅樹因胃出血住院,他在這一年接連畫了兩幅地點、構圖完全相同的雙胞胎畫作──〈生命〉與〈三峽春曉〉。畫面正中偏上的日式拱橋,與天空、水面的太陽連線形成十字形的穩定構圖,為此畫構築了清楚的主題──三峽橋。左寬右窄的岸邊暗示河流的走向,不僅活潑了畫面,也為靜止的風景畫注入些許動感。斜坡上還繪有樹梢、三峽老街屋,與溪邊洗衣的三位婦女。那麼,這兩幅畫的祕密何在?為何要在同一年畫兩張相似的畫呢?


冷色調的〈生命〉繪於李梅樹生病當下,是為答謝美國友人提議捐血的情誼所畫,友人並將其取名「生命」,以合畫家的創作精神。圖/蘇振明提供

〈生命〉與〈三峽春曉〉最大的差別在於「色調」。冷色調的〈生命〉繪於李梅樹生病當下,是為答謝美國友人提議捐血的情誼所畫,友人並將其取名「生命」,以合畫家的創作精神。因而淡藍色的畫面,多少反映畫家生病時較為沉重的心情。不過,輪廓線清楚的河面與朝陽營造出的寧靜氛圍,事實上也代表著一個人在生病時對安詳的嚮往。約六個月後,畫家康復所繪製的〈三峽春曉〉則以溫暖的黃色調呈現水面及天空的光芒,筆觸也生動許多,顯露當時較為開朗的心情。此時,原先在〈生命〉中被安排於畫幅左下角的人物──三位不引人注目的洗衣婦,重新被置於〈三峽春曉〉正下方,與閃爍的陽光倒影連成一線,彷彿正抬頭欣賞日出,對未來的人生充滿希望。

兒童畫筆下的三峽溪心風景

2018年9至10月間,李梅樹紀念館與新北市三峽區安溪國小合作,推出「鄉土之美—探訪李梅樹的藝術世界」文化體驗活動,利用三天時間,引導學童從書籍認識李梅樹其人與作品,並親身走訪李梅樹紀念館與三峽祖師廟,最後回到教室進行創作。以下介紹兩件學童再創的三峽風景畫,即與李梅樹原作形成有趣對照。

第一幅為小女童繪製的〈自然圖畫的海〉。女童仿照李梅樹的三峽溪風景畫,描繪安溪國小後方的三峽溪,以及日治時期的三峽拱橋。橋上行駛著現代汽車,後方有顆蘋果般又大又熱的紅色太陽,較李梅樹的太陽更加充滿能量,一如炙熱的夏天。而布滿畫面四分之三的藍色,則呼應畫作標題,呈現一片大海、無限寬廣的視覺感。另一幅為小男童繪製的〈動物大戰人類〉,畫中出現釣魚客與動物拔河對抗的情境,天空更有戰機與恐龍。可見小男孩結合電影情節與自己的生活想像,打造三峽溪時空交戰的環境,成為以現實景色為基地的「超現實風景畫」,也可說是頑皮男孩的純真特色。


仿照李梅樹的三峽溪風景畫,描繪安溪國小後方的三峽溪,以及日治時期的三峽拱橋。橋上行駛著現代汽車,後方有顆蘋果般又大又熱的紅色太陽,較李梅樹的太陽更加充滿能量,一如炙熱的夏天。圖/蘇振明提供


小男童繪製的〈動物大戰人類〉,畫中出現釣魚客與動物拔河對抗的情境,天空更有戰機與恐龍。可見小男孩結合電影情節與自己的生活想像,打造三峽溪時空交戰的環境,成為以現實景色為基地的「超現實風景畫」。圖/蘇振明提供

結語

人人心裡都有故鄉美景,身為台灣美術史十大畫家的李梅樹,透過寫真與寫實的技巧,描繪出近似印象派手法的三峽風景畫。〈生命〉因祈求安寧而呈現冷色調的氛圍,暖色調的〈三峽春曉〉則充滿康復後的精神力。可見,畫家面對同樣的景色,會因身心狀況而呈現色彩美學上的歧趣。而李梅樹紀念館配合文化部推動文化體驗活動,與安溪國小共同完成「創意想像畫」,鼓勵九歲孩童畫出三峽溪有趣的風景。同樣是三峽人,小女童畫出期待陽光與自然之畫,讓祖師廟門口的三峽溪變成像大海般寬廣。小男孩則畫出超現實的人類與恐龍之戰,反映黨群期(groupage)兒童理性與感性交融並蓄的寫意畫特色。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