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整修一棟老屋,耗費的心力與資源,比蓋一棟新房子還難。台灣各地仍然有許多人,用充滿熱情的雙手,讓老屋的生命得以延續。老房子重獲新生之後,接下來有什麼樣的難題,等著他們?
高雄市愛河旁的河川街上,一棟日式木造建物隱身社區。2012年,一群文史愛好者,成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除了調查與搶救高雄地區的文化資產,他們也推動木工課程,在老匠師帶領下,嘗試透過手作,傳承修復老屋的工藝。
這棟河川街上的老屋,前身是自來水公司宿舍,經國有財產局標售之後,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在屋主同意下,2016年開始協助進行修復,也讓木工課學員有了大展身手的實作基地。耗費一年時間,仔細調查房子的背景資料,動手整修,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成員後來租下老屋,決定不要將所有空間都做為商業用途。
大片榻榻米地板,讓參觀民眾能在這歇腳,感受空間魅力。牆面上,陳列了許多修復過程中蒐集到的古老物件,還有整修前房子的原貌。希望來這裡的民眾不只是消費,更能深入認識老屋修復經驗,還有背後蘊含的歷史。透過舉辦社區市集、販售書籍刊物來支持營運。但理想最後仍敵不過租金上漲壓力,2017年1月,他們悄悄發出熄燈號。
近年的老屋再利用熱潮中,許多沒有文資身分的老房子,因為被認為具有商業價值,躲過被拆除的危機。但伴隨而來的炒作、過度商業化等負面效應,卻排擠了想藉由老屋進一步創造公共價值的經營者。
河川街上的老屋有著大片榻榻米地板,感受空間魅力,曾吸引不少人在此歇腳。圖/公視《我們的島》
座落在台南開隆宮旁小巷內,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是老屋再生風潮的推手之一。2008年,他們發起老屋欣力運動,初衷是希望透過老屋活化,從生活中保存歷史環境。回顧十年歷程,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顏世樺觀察到,老屋過度炒作,租用空間的經營者,充滿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經營模式趨於單一,也形成一種老房子都在賣咖啡的刻板印象。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的老屋欣力運動,希望透過老屋活化保存歷史。圖/公視《我們的島》
高雄河川街老屋的熄燈,不是特例,苗栗南庄這個山間小城,也有著類似故事。人聲鼎沸的桂花巷,商家們熱情介紹試吃品,招攬遊客。這裡是遊客們來到南庄的必訪景點,但很少人知道,南庄其實不產桂花。
返鄉蹲點十年,社造工作者邱星崴希望透過發掘在地農產,傳承真正屬於南庄的客家文化。他的這條返鄉路,走得有些孤單。直到2015年,南庄十三間老街上,有苗栗在地青年前來整修、進駐這棟日式老屋,運用在地農產創作出特色調酒。但2017年7月,酒吧也因為租金上漲問題,已經停業,大門深鎖。
返鄉蹲點十年的邱星崴希望透過發掘在地農產,傳承真正屬於南庄的客家文化。圖/公視《我們的島》
邱星崴認為,公部門應該更積極介入,形成制度性保障,減少租屋者和所有權人間的衝突。但現實狀況是,台灣各地投入老屋經營的創業者,等不及公部門介入,時時刻刻在商業炒作洪流中掙扎。
2017年耶誕節這個周末,台南正興街正舉辦一場熱鬧派對,遊客爭相和高人氣的正興貓合照,很難想像這條位在台南西市場旁,被喻為全台南最好玩的一條街,曾是沒落已久的商圈。
台南正興街被喻為全台南最好玩的一條街,很難想像它曾是沒落已久的商圈。圖/公視《我們的島》
2010年,高耀威結束台北的上班族生活,和妻子來到台南,在正興街落腳,改造這間五十年歷史的老街屋,經營起服飾店,漸漸吸引一群人來這創業,一個非正式的「正興幫」慢慢成形。在這裡,他們玩出各種創意發想,沒落已久的街道,逐漸成為觀光客口中「全台南最好玩的一條街」。不過對於這樣的盛況,高耀威卻有些憂心,人潮湧入造成交通、垃圾問題,也帶動房價炒作。
為解決觀光化帶來的負面效應,2015年街區商家組成自治小組,主動向市府提案,周末下午封街成為徒步區,解決車輛違停問題,讓行人能自在逛街,但房價問題仍難解,從實價登錄資料粗估,正興街房屋交易價格,五年來漲了至少兩倍。
街區商家進一步成立協會,以正式組織形式,希望用集體力量和房東協商,高耀威笑稱,協會成立四個月以來的戰績,是三戰兩敗。他也開始推動一些實驗性的做法,包括設立免費商店,挑戰現有商業模式。
正興幫街區商家組成自治小組,玩出各種創意發想來維持商店街的活絡。圖/公視《我們的島》
一棟老屋再生,加上經營者的無窮創意,有機會翻轉沉寂已久的社區。隨之而來,快速湧入的人潮、錢潮,也可能讓一切變質。搶救老屋的階段性工作完成後,重獲新生的老房子,如何長遠經營出新價值,仍然是難解課題。
公視《我們的島》 老屋再生之後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節目—老屋再生之後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