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陸戰爭爆發後隔一年,美國革命時期重要領導人物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於1776年公開讚揚這曲「獨立樂章」,他向美洲大陸議會發表談話時公開指出,不再認為自己是英國人;他並憤憤不平表示,英國殖民者竟然拒絕給予他們完整的公民權。他還大聲說道:我們在美洲已繁衍出新興民族,雖然比較粗野、簡單、激烈;卻更有創業精神,而且較不修飾;「我們是一支新興民族,我們要建立新的國家。」
《紐約時報》旗下媒體,《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1月7日刊登專欄作家傑夫·雅各比(Jeff Jacoby)的一篇專文,名為「台灣不是中國,台灣人非中國人」(Taiwan isn’t China, and Taiwanese aren’t Chinese),這篇親身來台的第一手見聞,紀錄他與3位台灣年輕世代訪談之後,得出對於中台關係的獨到見解。
專文指出,中共政權兇猛緊抓台灣不放,認為台灣是中國的叛離版圖,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份。數10年前,當台灣還在蔣介石國民黨威權政體掌控底下,蔣家如出一轍,眾口同聲附和「一個中國」,並聲稱該黨擁有中國領土的全部主權。
到了1987年,解除戒嚴民主化後之後,台灣逐漸拋棄蔣家時代的虛幻主張;不過,台海關係的巨大陰影,仍不時籠罩台灣社會與政治領域。中國不但在公開場合封殺台灣,也對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一意杯葛封殺,投下反對票。到了,1995-1996年台灣舉辦第1屆民選總統期間,中共解放軍甚至在台灣外海試射飛彈,並進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其赤裸裸的恫嚇手段,製造了史上著名的台灣海峽危機。
1987年解嚴後帶動的開放探親熱潮,以及隨後引發台商紛紛轉往中國投資,造成中台經濟糾結難解的纏繞關係;到了今天,與中國貿易佔台灣出口貿易總額4成,約有200萬台灣人居住或在中國工作,台灣在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年逾100億美元。中國每年也讓數百萬中國觀光客來台旅遊。
不論中國的軍事棍棒,或是經濟紅蘿蔔引誘,對台灣人皆不管用;更甚者,台灣人多數皆有漢人血源,不過,與作者共進完餐受訪的3位年輕人,咸皆認為他們在情感上對中國並無親近好感;更不用說,希望台灣與中國統一;他們異口同聲「拒絕一中」。
受訪者通尼(Tony)與波莉(Polly)等2人,對於台灣現行「外交維持現狀」(diplomatic status quo)做法,大表不滿,例如台灣在國際賽事,只能用 中華台北名目參賽,卻不能用台灣的國名與旗幟;另外,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空間一再遭中共黑手箝制,也讓他們義憤填膺。另1位年輕世代受訪者西莉亞(Celia),她來自於一個高度依賴觀光業的社區,因而認同維持現狀做法,以免讓台灣的經濟發展遭受危害,她說,中國誠然是個人權糟透國度;然而畢竟他是台灣的強敵,招惹它恐怕將形同自殺。
做為小型島國,卻遭受威權超強國家的逼迫,台灣的自由空間極易遭到限縮。一旦美國以及其它工業民主國家,不願直率對中國的霸凌行徑,加以抨擊,那麼台灣的處境,恐怕會加重惡化。18世紀富蘭克林時代的英國殖民壓迫例證,在在顯示了,英國越是施加逼迫,美國人的國家獨立意識就愈發壯大。類似的認同台灣心志,深植於上述3位年輕世代受訪者,他們的台灣認同感,遠遠超出自己的雙親世代。
從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史,我們發現到,來自英國的剛愎自用,讓美國人從英國公民身份,蛻變為美國「主權自主」的獨立捍衛者。如今,部分歸功於中國的粗暴冥頑,過去類似美國的軌道史跡,也將在台灣重演。台灣的國家狀態將活跳跳存續下去;然而「一中已死」,而且是北京親手幫助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