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他的故事】鐵人三項就像人生 :「辛」苦再多努力一些就變「幸」福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他的故事】鐵人三項就像人生 :「辛」苦再多努力一些就變「幸」福

 2016-11-21 08:20
台北大學助理教授吳家慶是台灣鐵人三項資深選手。圖/蔡育豪
台北大學助理教授吳家慶是台灣鐵人三項資深選手。圖/蔡育豪

「很多人分不清鐵人三項到底有哪些規格的不同,在1978年時,美國第一次舉辦游泳3.8公里、騎單車180公里、跑步42.2公里,全程226公里,以上稱『鐵人距離』。當年參加的人不多,也只有12人完賽。因為難度太高,後來才有『奧運距離』:游泳1.5公里、騎單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但還是不夠親民,每項各再減半成為『衝次距離』,台灣挑戰鐵人賽的人就開始多了。」在台北大學任教體育老師的吳家慶說。

吳家慶,宜蘭人,從小就愛運動,田徑、棒球、籃球、橄欖球、桌球都玩,高中就讀宜蘭高中體育班,但對生物有極高興趣,每次考試生物科都是全校第一,在老師鼓勵,沒有選擇當體保生,自力考上師上體育系。

四肢發達、頭腦更不簡單的吳家慶,大學畢業後直攻研究所,成績不錯,碩一就直接升博一,四年後拿到博士學位。「本來是想高中畢業服完兵役後,繼承父業去開怪手,在老師的鼓勵下,改變了一生」。

鐵人人生三境界 滋味感受各有不同

吳家慶在大二時開始接觸並參賽鐵人三項,日後也成了全國大學中第一位開設鐵人課程的體育老師,目前在台北大學、政大EMBA都有兼課教學。

吳家慶說:「要進入鐵人三項,游泳是第一個門檻,另兩項騎車與跑步就是耐心、持續的運動毅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就不難了。」

42歲,算老鐵人的吳家慶表示,投入「鐵人人生」三境界是:「第一境界,自討苦吃:怎麼會蠢到參加這麼累的鐵人三項比賽呀!第二境界,苦中作樂:偷偷擦去那不爭氣的淚,笑顏通過終點。第三境界,樂在其中:賽後都說不要再參加了,過幾天又開始計畫下一場比賽。」

吳家慶回想2003年時,因為虛榮心,存錢借錢前往紐西蘭參加226鐵人三項,在最後的跑步階段終點前,竟哭了,開始反省自己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讚嘆、得到鐵人的稱譽才來參賽。跑完後反而沒有虛榮心,只有反省。

「如果你找到理想,根本不必有人逼你,你就會發憤去追求並完成,持之以恆的精神與態度是最重要的。游泳如同求學時,拼命掙扎的學習,前進的速度很慢;過了這個境界後,就是單車,二、三十歲是人生起飛,前進速度最快,追求名與利。跑步階段就像五、六十歲,速度慢了準備退休,卻要面對怎麼完成人生的旅程。」吳家慶說鐵人三項就像人生。

單車「一日雙塔」不健康、有危險!

吳家慶在上課時,會請學生上台在黑板上寫辛苦的「辛」。他用這個字鼓勵學生再多努力一些、堅持一下,只要多一橫就是幸福的「幸」。如果不再多努力一點,就會永遠停在「辛」苦,而不會享受到「幸」福。「我上課都要求自己與學生,再辛苦都要微笑,點名時,沒有發自內心的微笑,都不算出席,當你我微笑時,所展現的態度與氣度,都與眾不同。但學生隨時有停止運動的權利,因為每個人的體能是不同的,覺得不能負擔時,不要硬撐」。

曾數次騎單車走過台灣東南西北極點的吳家慶說,一日雙塔是不健康的、有危險的,在不睡覺的生理負擔與沒有管制的交通是風險所在,他是不建議這樣騎的。任何運動或挑戰極限,都應以安全為第一優先考量,不要把虛榮心放首位,快慢不是問題,能否安全完成才是重點。

「未來想要六、七十歲時仍保持健康,還能完成鐵人三項」吳家慶說,只要你願意規律的、開心的運動,都是很棒的事情。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