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花蓮有靠山」影像特展 震後重溫花蓮之美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花蓮有靠山」影像特展 震後重溫花蓮之美

 2018-06-11 21:26
「花蓮有靠山」影音徵選活動,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到花蓮與創作者、評審合影。圖/王志偉
「花蓮有靠山」影音徵選活動,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到花蓮與創作者、評審合影。圖/王志偉

花蓮是台灣的觀光重鎮,但地震後,卻讓觀光受到影響,中華文化總會舉辦「花蓮有靠山」影像徵集活動,希望透過攝影、影音徵集,展現令人陶醉的美感與具當地特色的人文景致,在617件攝影作品與124件影音多媒體作品中,由王亭婷《文化的樣子》拿下影音多媒體組首獎,攝影組首獎則由王昭貴的《豐收》受到高度肯定。

文化總會今天在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舉辦頒獎典禮,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在地震過後,不只全國人民傾心一起讓花蓮恢復原本的美麗,甚至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寫了「台灣加油」,所以花蓮是有靠山的,就如同布洛灣的孩子們所說:「我們就是山,我們就 是花蓮的靠山」。

此次影音多媒體組首獎王亭婷《文化的樣子》,透過影象中活潑的音樂,紀錄許多族群在花蓮的共同生活,展出多元獨特的文化貌樣。攝影組首獎王昭貴的《豐收》,捕捉瑞穗辛勤的農民,以及豐收的鳳梨,用照片刻劃了人跟自然的共生和諧。

「花蓮有靠山」比賽題材範圍以花蓮地區建築物、人文風情、生活風光、自然生態、文化遺址等為背景,此次活動共徵集617件作品,評審召集人劉克襄表示,1985年國民旅遊開始的時候,是膠卷 底片相機的年代,花蓮仍銜接過去旅遊的模式,例如在太魯閣的著名 拱門下拍照,相信是大家深刻的記憶。千禧年前後各界開始注意到花蓮部落、緩慢生活的情境,或是已出現將花蓮當作最後淨土的美好想像,此次參選作品當中也看到這部分數量最多。

除此之外,還看到第三種,意即這幾年來,花蓮的地方特色和小風小物開始被強調出來,例如:鳳梨、賞鯨、撈鰻魚苗、水梯田、金針花, 已不再是大山大水的花蓮。人們找到突顯出花蓮的特色, 以及讓人想要久居理由,不只是旅行而是「生活」, 產地到餐桌的旅居也逐漸成為顯學。

影音多媒體組評審召集人李遠表示,此次的報名作品水準很高,題 材也很相近,包括不同風景、不同族群,把大家想像的花蓮都拍進去 。但花蓮也擁有許多不同時代的移民,歷經清朝、 日治時代還有國民政府時代,期待大家未來能多關注這類歷史的題材,與產業的變遷。

頒獎典禮一大亮點,考量花蓮諸多石材,因地震而大量毀損,致不堪用而將廢棄,特別從震災後受損欲廢棄的石材中,精挑細選石材原料做為本次活動的獎座,讓原本受損的石材得以另一種紀念 價值延續下去。

今天頒獎典禮,由文總副會長陳建仁、江春男及秘書長林錦昌出席,並邀得獎者到場分享創作歷程。頒獎典禮更有尋人啟事樂團,以及曾入圍金曲獎 最佳新人獎的創作歌手柯智棠帶來精采演出。為了能讓民眾重溫花蓮之美,文總也將於6月12日至7月1日在花蓮文創園區舉辦「花蓮有靠山 得獎影像特展」,展出所有獲獎的攝影、影音作品。
 
陳建仁觀賞得獎作品。圖/文總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