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肌膚上的專屬自我——刺青師何釩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肌膚上的專屬自我——刺青師何釩

刺青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刺青師透過繪圖和文字,將想法與意念,轉化為圖形,在身上留下專屬的印記。

 2018-02-11 14:27
以皮膚為畫布,何釩專注在每個細節的描繪。
以皮膚為畫布,何釩專注在每個細節的描繪。

刺青是一種文化、藝術,也成為時下年輕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刺青師何釩,憑藉著對繪畫的熱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他在台灣刺青領域開展出一片天,也陸續在國際賽事中獲獎。

走進何釩的刺青工作室,擺放著他從各國刺青比賽獲得的獎盃獎牌,牆上還掛著他的繪畫作品,即便是黑白素描,從光影與細節的描繪,可以看出他畫筆下細膩的觀察力。「我就是非常喜歡畫畫!」何釩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純粹就是個熱愛繪畫的孩子,之所以接觸刺青,是因為朋友很喜歡何釩的畫作,問他可不可以幫他畫在皮膚上。因為朋友的要求,學商的何釩,在18歲那年,開始接觸並鑽研刺青,讓他的繪畫天賦用另一種形式表現。

「雖然都是畫畫,但人的皮膚有䧬性,跟畫在紙上完全不同。」剛開始何釩在自己腳上試畫,或者有朋友願意讓他「實驗」,從手動刺青到使用機器,隨著技巧愈來愈成熟,在他23歲那年,決定經營自己的刺青店,直到現在,20多年過去,社會對於刺青的刻板印象也逐漸反轉。


褪去外衣,皮膚上永恆的刺印,是最真實、最貼近的自我。

過去,傳統觀念時常將刺青和幫派劃上等號,何釩回憶起早年經營刺青店,出入的客人確實比較複雜,現在則多是年輕上班族,「刺龍刺鳳」反而不常見,客人多半已經透過網路搜尋,先看過他的作品,欣賞他的風格才找上他。何釩說,刺青必須把色料注入皮膚,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過去的刺青比較平面,現在則強調立體感,甚至3D呈現,必須透過構圖、色彩、漸層等,讓刺青更豐富有變化。隨著審美觀的轉變,他認為不論畫風、色彩或技術,刺青師都必須不斷精進,才能更細膩呈現作品。


何釩用繽紛的色料為人刺青,也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在台灣的刺青比賽陸續獲獎後,何釩開始有計畫的出國參展或參加國際刺青比賽。歐美的刺青歷史悠久,在大航海時代,水手靠岸後透過刺青為自己的航行留下紀錄,所以他想多出國看看,接觸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的刺青藝術。從美國紐約、加拿大多倫多到德國法蘭克福,何釩說,不論是刺青機具或顏料,國外技術都領先,「既然有打火機為什麼要用火柴!」透過觀摩或直接跟國外的刺青師交流,可以很快知道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他覺得這是一種對自己的投資,很值得!


何釩在 2017 年美國紐約威徹斯特國際紋身大賽獲得四座獎盃。

何釩在2017年美國紐約威徹斯特國際紋身大賽,以「海底世界」、「綑綁刺中刺」,一舉拿下兩座金牌、一座銀牌和一座銅牌,這四座獎牌放在工作室最醒目的地方,他說出國參賽,對他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為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成就感的回憶。工作室裡,有幾位喜歡刺青的年輕人跟著何釩學習,但何釩認為,刺青沒有所謂的「出師」,刺青這門功夫,必須持續學習、吸收新的資訊,他也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刺青的藝術價值。


何釩將自己的繪畫天賦,以刺青的形式發揮到淋漓盡致。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2018年2月號(第32期)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