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七星潭淪陷!沙氏變色蜥入侵 危害在地生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七星潭淪陷!沙氏變色蜥入侵 危害在地生態

 2017-10-04 14:18
沙氏變色蜥喉囊攀爬能力極佳,雌雄蜥皆有喉囊,示威時會撐開喉囊。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沙氏變色蜥喉囊攀爬能力極佳,雌雄蜥皆有喉囊,示威時會撐開喉囊。圖/花蓮林管處提供

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入侵台灣多年,近年來在花蓮人口活動頻繁地區橫走,其中以七星潭族群數量最大,目前甚至持續擴散,學者估算,七星潭族群密度高達4500隻!林務局表示,沙氏變色蜥的繁殖能力,繁殖期可由春初至冬初,如不加以控管,恐有族群暴增或擴散的危機!

沙氏變色蜥原生於古巴及巴哈馬群島,是世界聞名的百大入侵種之一,由於具有良好的適應及繁殖能力,因此其入侵的地區族群成長相當快速。根據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在佛羅里達州的小島,沙氏變色蜥的族群密度可高達每公頃8000至15000隻,而入侵花蓮危害當地的生態的沙氏變色蜥族群,七星潭地區族群密度每公頃數量則高達4500隻。

花蓮林區管理處表示,目前沙氏變色蜥在花蓮入侵多為人口活動較頻繁的地區,分布在七星潭四八高地、康樂社區、碧雲莊社區、吉安鄉南華社區、干城地區以及東華大學。其中七星潭地區族群量最高,根據東華大學副教授楊懿調查發現在,沙氏變色蜥入侵地區,原生種蜥蜴的族群量明顯下滑,一般常見的斯文豪氏攀木蜥蜴在七星潭數量較少,因沙氏變色蜥繁殖速度快、還會以他種蜥蜴的幼體為食物,若持續擴散到縱谷,目前縱谷有鹿野草蜥、梭德氏草蜥的族群恐怕也會受影響!

林管處與在地社區發展協會及附近學校合作,舉辦移除培訓課程,邀請居民及學生定期移除活動,希望能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針對沙氏變色蜥族群量最大的七星潭地區,林務局每年也補助花蓮縣政府執行移除,縣府委託花蓮縣野鳥學會舉辦七星潭沙氏變色蜥培訓及移除課程,招募志工進行長時間的移除活動。

去年9月至11月間進行28次移除活動,共移除4115隻次沙氏變色蜥;今年5月至7月共移除1179隻次沙氏變色蜥,目前仍在持續監測及移除中。而外來入侵種綠鬣蜥,至今花蓮並無通報紀錄。
 
沙氏變色蜥母蜥,背中線明顯對稱幾何圖形。圖/林管處提供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