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泥花蓮新城山的爭議讓《礦業法》問題浮上檯面,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1)日舉辦「國土圓環上的礦業-礦業法修法與展望研討會」,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也親上火線回應環保團體和專家學者的建議,針對過去屢遭批評的「霸王條款」,楊偉甫表示以後礦權展延都會做環評,當案子遭到駁回,不會再有補償機制,除非是在礦權有效期限內要求停止,其他在開採行為的許可也都會加嚴管制。
楊偉甫表示,他認同許多專家學者提出現在台灣已經走到新的時代,像是《環評法》、《原基法》這些新的價值觀出來,礦業法過去單純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近百年來終於第一次有大規模檢視的機會,他也和部會內的同仁都全面盤點問題以及民間的訴求,下禮拜就會開始舉行公聽會和跨部會的研商。
針對原住民的「知情同意權」踐行問題,楊偉甫也說,《原基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也是在這次修法當中經濟部努力想克服和遵守的,但因為原基法當中還有些子法及相關的配套措施並不清楚,因此接下來會和原民會協商討論,將知情同意和部落參與的機制都納入機制。
而面對環團質疑礦權申請展延時,過去「原則許可,例外否准」的質疑,楊偉甫回應,以後礦權展延案都會限期做環評,當然就不會再有原則許可這種事,如果案子被駁回不通過,也不會再有補償的機制。楊偉甫補充,除非在礦權的有效期間內,因為其他因素國家要求業者停止採礦,才會基於信賴保護原則補償。
礦權展延不只要補辦環評 也要補辦土地開發許可
楊偉甫也說,以後會用「時間」和「開採量」的雙重許可制,一旦採礦總量已達到當初申請的量,就算採礦期限還未滿就不得繼續採礦,而時間到了但採礦量還未採滿,同樣也必須停止再重新申請,會往加嚴的方向修正。
地球公民基金會的研究員潘正正對楊偉甫的回應則表示,「每次礦權展延需要重新核定」這點需要經濟部好好釐清,因為他認為,這是過去行政慣例養出來的問題,而非修法問題,修法曠日費時,不可能因為環評法每次有修正,又要跟著重修礦業法,潘正正說,礦權展延不只要補辦環評,也應該基於《國土法》補辦土地開發許可,基於《原基法》補辦諮商同意,基於《地質法》補辦地質調查,「這不應該是一條條被寫死的法條」,在每一次重新核定礦權嚇,才能隨著國家的價值觀和時代進步,也做出相應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