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目前擔任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主任的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博士,上個月於華盛頓《猶太人政策中心》(The Jewish Policy Center)網站,發表一篇支持台灣專文,名為「為什麼台灣值得強大的美國支持」(Why Taiwan Deserves Stronger U.S. Support),內容批評美國對臺政策支持不夠;另一方面,他也批評美國的台灣觀點,認為過去37年來(從1979年至今),美國當局包括共和黨、民主黨在內,在戰略上一致謀求與中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實為「虛幻錯覺」、大錯特錯。
司徒文博士指出,一旦中國奪控台灣以及南海;實質上,等於讓北京連帶贏得包括東海在內的「整個太平洋沿岸」。如此一來,亞洲以及中國周邊的小國,在毫無選擇之下,只能被迫淪為北京的「從屬附庸國」;或因不服從而遭受折磨。換言之,控馭南海及台灣,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標舉「中國夢」的核心意圖與野心。
一旦台灣失去「事實主權」(de facto sovereignty),美國在亞洲聯盟(聯防)系統,及其在亞洲奠基的和平、穩定、繁榮,將如秋風掃落葉一般,隨即蕩然無存。此一「亞洲危機意識」,導致美國在亞洲的聯合軍事演練,受到印度、越南、澳洲、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國家的歡迎。
包括1.)南海航行自由,以及2.)1979年美國制訂台灣關係法,所提出的對台防衛保證;皆為礦工們養在礦區的守護金絲雀(canaries in the coal mine)。雀鳥的「預警鳴叫」,往往對礦工的生命安全具有警告、提醒作用。從這類比喻,拉回現實層面,一旦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政策」,無法顧念這些金絲雀;美方的搖擺行徑,就會被盟邦「看破手腳」,失去信賴。
美國人的虛幻錯覺
台灣關係法訂定37年以來,美國當局包括共和黨、民主黨在內,一味與中國尋求「友好合作關係」(friendly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結果卻頻頻出現「虛幻錯覺」病症,而且這類捉摸不定的虛幻性,是建構在一系列的「錯誤解讀」、「短視近利」基礎上,其主要癥結包括如下數項:
其一、在地緣戰略上,與北京增進關係,能夠取得反制「前蘇聯」(目前為俄羅斯)的槓桿施力點,後來事實證明,此一預期已然「潰敗」。在政治、軍事上,目前的北京與俄羅斯,仍是最親密夥伴。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或處處可見的其它國際合作議題為例,中俄每每聯手從中作梗,妨礙美國利益;中俄2國並經常性進行聯合軍演。
其二、「中美合作」的預期利益,往往是個虛空。以北韓的核武擴散問題為例,包括北韓、南韓、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6國共同參與的「六方會談」,往往得不到長期效果,中國也一直不願意(或弱化)對北韓施加經濟制裁。另一方面,中共一再宣誓「中國統一台灣」決心,卻反對促成南北韓朝鮮半島之謀求統一。關於「伊朗核子協議」,美方曾公開透露,中國始終排拒遵守,不會將敏感核子科技,非法轉移伊朗的共同決議。
其三、美中經濟層面交流益處,可讓中國社會基於法治基礎,進一步朝透明、開放方向演進;結果適得其反,中國在習近平上台後,法治狀況日愈倒退、惡化。
其四、經貿交流有助於美國經濟的觀點。結果往往不如所願,的確有少數企業部門因而獲益;總體而言,卻導致美國製造業工人,因工廠遷移中國而失業。另一方面,即使原本不受影響的美國企業,近來根據在北京的美國商會(AmCham Beijing)反映顯示,美商在中國的經商環境,日愈遭受排擠。
司徒文表示,值此美中合作(潛在)利益被誇張、放大之際;華盛頓卻低估,或忽視民主和戰略合作夥伴國家台灣的潛能,以及彼此的共同價值利益。同時,華盛頓也低估來自中國日益逼近的「增強威脅」;這一點可從中國在南海軍事化人工島礁建設,有恃無恐行徑,證明北京好戰的高踞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