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島嶼之花》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島嶼之花》

 2018-03-02 10:50
牆角的朱槿花正開。朱槿別名扶桑,又名大紅花。是原生於中國華南地區的錦葵科常綠灌木;鄭成功時代隨移民引進台灣。圖/陳文輝提供
牆角的朱槿花正開。朱槿別名扶桑,又名大紅花。是原生於中國華南地區的錦葵科常綠灌木;鄭成功時代隨移民引進台灣。圖/陳文輝提供

牆角的朱槿花正開。朱槿別名扶桑,又名大紅花。是原生於中國華南地區的錦葵科常綠灌木;鄭成功時代隨移民引進台灣。是亞熱帶花種,在台灣全年均能開花,為明清時代最普通常見的綠籬植物。

道光年間由北京來台的通判烏竹芳大為讚賞,詠詩〈大紅花〉云:「四時不改朝霞豔,一色常欹夕照紅。雨後清芳飄滿院,教人錯認牡丹同。」。牡丹花,是生長於寒帶的牡丹科落葉灌木。花開於冬季雪溶後的春至初夏之間;因為是北國人們冰溶之後,所看到的第一朵花,大為驚艶,所以被稱為「花中之王」。反觀俗稱〈大紅花〉的朱槿花,哪有遜色?它是常綠灌木,全年均能開花;當年引進只有深紅色,常為農婦採來裝飾,寓其大紅吉利之喜。

「竹剌編籬蔬菜圃,檳榔做柵野人家。多少遊春村婦女,一頭插滿大紅花。」——賴和〈統匱道中〉。

政權更迭後,國民政府提倡國語打壓母語(方言)的同時,將隨時可扦插繁殖,全年開花不絕的大紅花說成:「這種花真賤!」來揶揄;復以牡丹花花色豔麗代表富貴,為花中之王;搭配旗袍,彰顯統治者天賦的宮庭特有。唉!在亞熱帶的台灣,誰見過牡丹花?虛擬憧憬於實際的氛圍下,廣為庶民喜愛的朱槿花,只能流於自艾俚語:「圓仔花不知醜,大紅花媠嘸知!」。以花寓對時代的無奈及暗諷。

台灣園藝界品種的改良栽培技術,名揚國際;近年培育的新品種多樣艶美。期盼官方翻轉思維的方向,以島嶼的地理氣候為主體,適地廣栽,復我昔時庶民在地生活之美樸……。

草木無言,「一方水土一方人」;由經植物花卉,細數著台灣拓墾史側面怨尤的同時,這不正也是島嶼浪漫觀光内涵的獨特嗎?

《穿越時空,照見植物的身影》

荷蘭、日本等多民族統治過的台灣,植物的引進及利用,豐富了島上的生活文化。

《福爾摩沙植物記》作者潘富俊說:先民在墾拓過程中經由利用、觀察、栽培植物的生活體驗,創造出許多的俗諺、農諺、氣象諺,表達日常中的特殊情感,特殊現象或意念,成為島嶼特有的民間文學表現。

這些俗諺生動、簡練而傳神,是袓先最珍貴的文化遺產。只要有心傳述,最终將成為高雅、成熟且流傳於世的獨特台灣成語。1909年引進的印度教聖花「砲彈樹」,垂於樹幹的果實,成為島嶼造園的奇特。


砲彈樹。圖/陳文輝提供

《斜照小徑紅》

誰說亞熱帶的台灣,看不到依隨季節變葉色的植物?

請翻轉一下地球儀,你將會發現北迴歸線經過的土地,只有台灣在同一天内,可以從恆春半島看完熱帶植物之後,到阿里山、玉山看寒帶植物。其實只要你我有心,可「透過道路兩旁植栽的不同,展現城鄉風貌」;居家週邊色顏的變化,也將因你而改變。

原生於恆春半島的欖仁樹,於冬季低溫落葉前,葉片常轉紫紅色。透過人為植栽的刻意,配植黄葉的楓香、無患子樹等。於秋冬來臨時候;紅、黄葉飄於住家社區間……。


欖仁樹。圖/陳文輝提供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