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Qatar又譯為卡塔爾)遭遇斷交潮,引發新一波中東緊張局勢,被捲入其中的區域多個國家,都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沿線的貿易重點。媒體引述專家看法,認為中國可能會對中東事務,採取「不選邊站」的外交原則;不過中東的日愈不穩定走向,顯然讓中國的一帶一路雄心版圖,出現進一步裂縫,至於衝擊多大?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6月8日報導,引述中國中央金融研究中心(Chungyang Financial Research Center),專家卞永祖(音譯,Bian Yongzu)的看法指出,卡達(Qatar)與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都是原油、天然氣豐富的國家,也是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重點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一偉(音譯,Wang Yiwei),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目前卡達所引發的中東危機,還不會直接衝擊中國;然而,該區域日愈昇高的不確定感,對於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擬與海灣國家簽訂的經濟合作計畫,造成負面阻礙。
「一帶一路」,淺顯來說就像個誘餌,主要透過兩個方式,即1.協助在地國家發展基礎建設,2.更緊密合作,來增進彼此的政經關係。《衛星通訊社》報導指出,中東產油國已承諾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包括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伊朗等3國,偏偏這3國彼此之間又充斥著矛盾與較勁情緒糾結。
另一方面,中國為了擴大結盟版圖,擬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Arab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AGCC),簽署「自由貿易區」( free trade zones),這些中東國家包括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沙烏地阿拉伯等6國。這項化名為「自貿區」,實為一帶一路計畫單元的構想,如今將被迫暫緩;因為北京不想捲入中東衝突火藥庫。
卡達--中國在波斯灣伸展勢力的前哨站
《德國之聲》6月7日報導引述,中國外交部官方網頁公佈訊息顯示,1988年7月9日中國與卡達建交;2014年11月,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5年中卡雙邊貿易額68.9億美元,中國出口22.78億美元,進口46.12億美元。中國主要從卡達進口原油26.7萬噸,液化天然氣481.1萬噸,以及聚乙烯。中國出口到卡達的主要商品,包括機械設備、電器、電子產品,以及金屬製品。
卡達《海灣時報》報導指出,2014年,中國跟卡達簽訂價值8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主要包括民用建築、道路橋樑、首都杜哈(Doha)港口設施,以及通訊工程。
2016年11月《新華社》報導指出,中國鐵建國際集團公司(簡稱中鐵建),得標卡達2022年世界盃體育場建設工程,該合約總值約為人民幣51.7億元。
德國之聲也引述新加坡中文媒體《聯合早報》報導指出,卡達這次突如其來的外交危機,可能讓中卡之間的後續合作計畫亮起紅燈。此事件足資證明,即使中國努力在中東地區建立合作關係,也難免會隨著中東穆斯林國家之間的關係變化,而遭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