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2018年8月在遼寧傳出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陸委會表示,根據台灣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公布,至2019年12月24日已累計169起疫情通報,中國所有地區省市及港澳均有豬瘟紀錄,由於中國的豬瘟疫情控制尚未完全穩定,導致豬肉供應量下滑,價格持續飆漲,已衝擊民生及民眾消費支出,而豬肉是中國社會年節肉品消費大宗,平價肉品已成為其民眾共同新年願望。
陸委會指出,外界觀察中國豬肉短缺除受豬瘟疫情影響,也受到美中貿易戰的波及。中共國務院去年下半年以來四度強調對豬肉的「保供穩價」,陸續推出因應措施,去年以來已累計釋出高達22萬噸的中央儲備冷凍豬肉;另增加豬肉進口,根據中國海關去年12月發布資訊, 2019年11月豬肉進口量近23萬噸,較2018年同期增加151.2%。
此外,中共今年1月1日起下調冷凍豬肉進口關稅從12%至8%等,支持企業自美採購一定數量包括部分豬肉商品。而根據中方統計局數據,2019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2018年上漲2.9%,創8年來新高;其中12月份CPI增幅4.5%則與前月持平,豬肉價格漲幅仍高達97%,較前月下跌13.2%。中國農業農村部、發改委近稱12月底的豬價較11月高點下降,批發價降幅近兩成,市場零售價也有一成降幅,盼緩和民眾對節前價格波動的預期心理,確保春節期間豬肉市場穩定。
陸委會表示,售價居高不下的豬肉已成中國社會關注焦點,媒體亦多篇幅報導民眾搶購豬肉等社會現象;南華早報12月稱豬價問題擾亂其他禽肉產業,雞肉價格上揚吸引過多搶入養殖,衍生中間商剝削,產地收購價下跌等亂象。新華社旗下的微信公眾號12月稱疫情未禁絕原因之一是「炒豬團」在偏鄉投放豬瘟病毒,刻意製造疫情以刺激豬農賤價出售生豬,從中賺取價差暴利,也遭到其主管部門嚴查。紐約時報、CNN等外媒分析豬價上漲與活豬產銷、集中屠宰政策等中共治理問題相關;金融時報、彭博社則指世界產能無法填補中方豬肉消費缺口,高價豬肉趨勢將持續,已連帶影響世界食品價格;聯合國公布去年11月全球肉品價格上漲18%,創8年來新高。目前中國豬肉消費缺口仍存,豬價在春節前後走勢仍值觀察。
陸委會強調,目前亞洲地區已有中國、蒙古、越南、印尼等11個國家地區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年節期間旅客、貨品交流往來頻繁,也增加疫病擴散風險。提醒國人提高警覺,請勿攜帶疫區豬肉製品進入台灣,共同做好防範非洲豬瘟及其他疫病的工作,守護台灣健康安全的豬肉產業及衛生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