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民團批「開放政府」淪口號 未立專法執行成效差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民團批「開放政府」淪口號 未立專法執行成效差

 2017-09-10 21:20
開放文化基金會今(10)日公布《開放政府觀察報告》,檢視台灣2014年到2016年間「開放政府」在台灣執行的成效,提出深刻檢討和問題分析。圖/擷取自開放文化基金會臉書直播畫面
開放文化基金會今(10)日公布《開放政府觀察報告》,檢視台灣2014年到2016年間「開放政府」在台灣執行的成效,提出深刻檢討和問題分析。圖/擷取自開放文化基金會臉書直播畫面

開放文化基金會今(10)日公布《開放政府觀察報告》,檢視台灣2014年到2016年間「開放政府」在台灣執行的成效,由於目前尚無開放政府相關的專法,政府開放的資料往往重量不重質,公務員也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在執行上仍有許多困境,導致人人掛在嘴上的「開放政府」、「公開透明」淪為競選口號,卻沒辦法真正落實。

2014年台灣發生318佔領立法院運動,當時最重要的口號「反黑箱服貿」,也讓「透明公開」的價值,成為台灣公民社會對政府的重大期待,隨著台北市長柯文哲、總統蔡英文上台,透明公開越來越常聽見,也指派唐鳳為數位政委,專責開放政府的業務,不過開放文化基金會表示,實際上在法規制度、技術執行上,這幾年來並沒有顯著進步,「開放政府」淪為競選口號。

開放資料聯盟會長彭啟明表示,對於台灣未來開放政府的走向其實滿悲觀的,目前看不到更好的翻轉跡象,已經看到很多分歧的問題,所以需要立相關的專法,但是去問立委們大家對開放政府的認知又都不同,從提案到立法要很久,假設花2年的時間,到時候全世界的open data潮流已經到下一個階段,除非有比較大的政治變動,不然台灣的腳步可能會走很慢。彭啟明也說,比較期待地方政府,像是台北市就走得的不錯,已經跳躍城市格局,也許城市的改變可以帶動國家轉變。

研究員李梅君指出,由於政府在執行時往往「只要求公務員將手上的資料開放權限」,實際上政府內部仍忽略加強資訊流通與數位化等基礎工程,「表面上好像看到很多資料的權限都被開放了,但內部運作卻沒有因開放資料而更有效率」,甚至缺乏專業訓練的公務員,也因為要開放資料而工作負擔加重。

政治大學公行系教授杜文苓則指出公民參與上,有很多議題像迫遷、環境污染,或是其他損害人民權益,最後政策出來如果沒有採用公民的意見,政府要如何回應是很重要的,也就是理性辯證的過程,杜也強調,現在很多的資料生產都來自企業,而更多資料其實因為法規沒有規定,根本就沒有,所以未來政府應該要去盤點所有的開放資料的資源,才能讓制度真正去支持開放政府的口號精神。

開放文化基金會研究員曾柏瑜則表示,雖然常有政治人物在喊,但政府尚未將「開放政府」的觀念嵌進現有的體制,導致開放政府成為空有價值的政策宣導,缺乏明確規劃,且目前台灣仍沒有相關專法,多以行政命令形式推動,這也是執行困難的主因。

唐鳳也在直播下方留言回應彭啟明的建議,唐鳳表示,對事務官的培力包括降低風險、減少負擔,以及跨部門資料運用的法規調適例如循證決策、橫向連繫,目前是主他要的工作,很願意與大家一起努力,至於國際上的連結和活動,以及教育推廣工作,這方面一向是由社群領導,未來會盡力配合。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