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公共財的高醫大逐步被家族化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公共財的高醫大逐步被家族化

 2016-04-22 12:53
高醫董事長與院長的衝突由來已久。圖為1963年5月29日《中央日報》,提到杜聰明指控陳啟川「私人保管」1200萬元現款基金,不願交出,也不公開報告。
高醫董事長與院長的衝突由來已久。圖為1963年5月29日《中央日報》,提到杜聰明指控陳啟川「私人保管」1200萬元現款基金,不願交出,也不公開報告。

較早期的高醫學生,都知道學校是由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所創辦的。他集合醫界和社會賢達士紳,加上陳啓川先生的捐地,設立全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在此先還原大家所公認無異議的歷史。但今日高醫大介紹董事長的網頁,還明目張膽地將高醫大創辨人改為陳啓川先生。

其實早在2009至2010年間,高醫董事會就曾試圖將創辨人杜聰明博士篡改為陳啓川,將「財團法人私立高雄大學」改為「中和學校財團法人」,將「捐助人陳啓川等」改為「捐助人陳啓川」(刪「等」字,變成陳獨自捐助),這些偷天換日的手法,是將公共財化為私人產業的行徑,幸由教育部駁回糾正。但時至今日,陳氏後代愧對陳啓川捐地興學的美意,仍企圖誤導社會大眾和高醫學子誤認陳啓川是獨資創辦高醫,以利其持續掌控高醫董事會並干涉校務和總務。

高醫早年創校,其可用資金是由當時社會賢達樂捐約500萬元、高雄市政府資助300萬元,加上陳啓川「無償條件贈與」市值約七、八十萬元的11甲多土地。由此可見,高醫絕對不是陳啓川獨資興學,反而高雄市政府是最大捐款者。且嚴格來說,捐地者是南合興產業的陳劉玉,並非陳啓川本人。再說因三七五減租條例,陳啓川未經校地上佃農同意就捐給高醫,所以往後高醫歷經近20年的纏訟,才將校地獨資買回。由此推算,陳啓川捐助校地也才7甲多而已,顯見陳啓川捐助的校地總值少於當年創校資產的1/10。

不過,由於陳啟川對高醫的創立貢獻匪淺,由他擔任高醫早期董事長,吾人應無異議;但其後代子孫即將三代承襲高醫董事長,我們北美校友期期以為不可。最主要原因之一,是陳的捐地為「無償條件贈與」,豈可將高醫當作私人企業,一而再、再而三的承襲已是公共財的高醫董事長?更何況創辦人杜聰明後人無一擔任董事干涉校務,為何捐地不值1/10市值的陳家,竟可連年掌控高醫並伸手染指高醫附屬教學醫院?豈不啓人疑竇。更荒唐的是,第一代陳啓川捐助11甲多土地,但實際高醫只有9甲多校地,其中短少的校地在精明的陳家掌控中憑空消失,令人費解。

也因學校董事長常年由陳家擔仼,加上不當的董事任命條例,造成多位陳家成員擔任董事並聯合其他世襲董事,共同操控任命點頭部隊擔任董事;最後為展示多元開放形象,才安排少數有前瞻性、有道義責任感或有學術成就的人出任董事,但一點也不影響投栗決議。這就是我們高醫大的董事會基本結構圖。

這種先天有缺陷基因的董事會,和歷任校長之間的扞格與衝突,在高醫一甲子的歲月時有所聞。初期因學校有各界捐助、入學捐款、市政府資助,甚至有學校和醫院員工的不樂之捐零零總總,其中有高達1200萬元存在陳啓川私人名下帳戶,使學校無法動用資金進行建設和推動校務,導至杜聰明和陳啓川火車對撞紛擾多年,在教育部介入解散董事會後才告一段落。

在此高醫初創期,附設醫院年年虧損。後來附設醫院經大力整頓、全體員工共同努力打拚和委託經營的小港醫院,逐漸轉虧為盈。據報載,兩院是年約有100億元營業額的金母雞;再加上委託經營的大同醫院和目前籌建中的高捷岡山醫院BOT案,其中建設硬體和儀器採購皆是權與錢核心癥結所在。故在董事長父子聯手下,近年已悄然把附設醫院和各委託經營醫院在組織結構上升級,與學校同一位階,因此董事會黃金三角可跳過學校直接操作黑箱作業管控大筆金額的建設和採購案來規避學校採購法。

但這樣的醫院升等,不僅違反私校法的規定,而且董事會的一再欺瞞,也引起教育部去函查證。但此等違法升格而衍生的問題,反要學校校長當橡皮圖章。讀者們看到這𥚃,就能約略瞭解這回高醫大為何再引爆全國注目的新聞。董事會新訂《校長監督及考核辦法》就是用來把鐵板圖章隨時換成橡皮圖章。

要解開高醫這糾葛一甲子的問題,必須還原當初捐錢興學、培養醫學人才、服務社會的初衷。值此太陽花世代催生的新政府即將上任之際,懇請給高醫一個轉型正義,建請教育部出面接管董事會,重訂組識章程,廣納人才,遴選眾望所歸的醫學泰斗、非凡成就校友或成功企業俊傑,共同引領高醫大脫離泥淖,共創美好坦途。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