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6月9日在《聯合新聞網》上、看到兩則有關科技部在宜蘭三星挖井的新聞:一是〈找新電源相中宜蘭,深層地熱好比「大油田」〉;二是〈科技部:地熱發電採循環技術,不誘發地震〉。
這兩則新聞內容報喜不報憂,實在令人擔心。我不知道記者報導是否有誤報?〈找新電源相中宜蘭〉一文提及中央大學地科所王乾盈教授說:「只要在三星科技部挖的第2口井挖到150℃的溫度層:以台灣的發電技術可以花30MW(megawatt)的電,不只宜蘭縣全縣用有剩餘,還可以供台北使用。」
新聞報導並說「王乾盈教授分析」,淺層地熱的熱源來自地底裂隙中的高溫水,無法進行大規模發電;但深層地熱取自火山型地熱,熱源豐富。他比喻清水地熱就像小油田,但宜蘭三星下方的熱源,來自於龜山島火山熱源,好比大油田。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先說30MW地熱發電容量夠宜蘭縣用嗎?當然是不夠,連十分之一都不夠。王教授請上網查一下吧,宜蘭縣全縣的用電量是近乎500MW的。再來說150℃井底溫度的問題,記得2015年10月21日我在環保聯盟網站發表一篇文章,「電廠環評不可能通過,挖井的2億還要花嗎」的文章,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所長李錫堤教授評論時,提出「井底溫度150℃可以做EGS地熱發電嗎」的問題。我也一再為文指出,即使井底溫度有150℃,以2,500公尺的深井,井水上升到井口時就只剩120℃了。而以科技部NEP2先導地熱電廠的規劃,是採用ORC雙循環系統來發電的。1MW需要每小時250公噸的水,即使是目前將今年的目標下修成0.5MW,也需要每小時120公噸的熱水。科技部在三星紅柴林挖的兩口井之間是不可能有這樣水量的。如今被膨脹成三星紅柴林可以建置30MW地熱電廠,也就是說每小時要有7,500噸的水量了。
依照現行環保法規、除非是自然湧泉,若要取用地下水,只要每小時70公噸以上就需要做環評了——不管抽出的水是做什麼用途、也不管取水處是不是在地質敏感區。科技部楊部長請指示NEP2相關人員先送環評再挖EGS地熱井吧。
王教授這次對井底溫度有些把握的理由,依照《聯合新聞網》的報導,是因為紅柴林耕莘護校1,200公尺深井井底有85℃。而且附近養鴨場井深不到1,000公尺就有80℃。因此王教授推測在他現在指定的養鴨場旁井位挖2,800公尺,井底溫度會有150℃。不會如紅柴林軍營旁NEP2上一口地熱井、挖2,200公尺,井底溫度只有68℃,根本無法發電。
這口2,800公尺的深井由中油公司承包,費用是1億元呢。王教授還說,國外挖地熱井的成功率是十口中一兩口有熱度就不錯了。也就是說,平均而言,要挖五口井之後才會挖到熱源。費用呢?除了已經發包給中油的2億元之外,科技部再給3億元的挖井費用吧。
第一期能源國家型計畫地熱花了1億元;第二期也已經花了2.4億元的研究費,再加2億元的挖井費。總共這四年來,科技部已經花了5.4億元在地熱研究上,如今卻連一度電都發不出來。
王乾盈教授說,EGS系統一口生產井一口注入井,發電使用的水100%回收,也是極大的錯誤。EGS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注入水的回收率很低,在10%到40%之間。因為使用水裂法時地底岩石如何破裂?水如何在地底流動?都是非常難掌握的事。也因此才有台大地質系宋聖榮教授所說的EGS改進版,美國能源部的FORGE計畫:將原本仰賴地層裂隙傳導的方法,改為直接在兩口井之間打橫井,並增加橫井口徑,讓大量的水通過時直接加熱,取熱效果更佳。也就是說FORGE計畫用挖水平井取代水裂法。
確實台灣的發電缺口需要地熱發電補充基載,發展地熱才能取代核電。既然王乾盈教授說深層地熱取自火山型地熱,熱源豐富,並比喻清水地熱就像小油田,但宜蘭三星下方的熱源,來自龜山島火山熱源,好比大油田;那麼今年NEP2第二口井為什麼不挖在離龜山島比較近的海邊如頭城、利澤、龍德呢?以平均地溫梯度而言,三星是每百公尺4.5℃、利澤是每百公尺6.5至8℃、龍德是每百公尺7至8℃,三星是其中地溫梯度最低又離龜山島最遠的地區。而且NEP2已經在三星挖了一口2,200公尺深井井底只有68℃。宜蘭鄉親盛傳6月9日被特偵組搜索的中信金控,在紅柴林擁有很多土地,特偵組或檢調要不要分案查看一下,三星挖地熱井會不會與中信金控在三星炒地皮有關係呢?
呼籲政府負責規劃能源經費的政務委員、科技部長、經濟部長,不要再花3億、5億元交由不食人間煙火的地科系及地質系教授們,研究近期內不可能發電的EGS地熱系統。只要再撥1億元挖兩口3,000公尺的地溫探勘井,一口在利澤工業區宜蘭縣環保局前的空地,一口在龍德工業區,我們蘭陽地熱資源公司可以負責在一年內,興建出1MW的商轉深層地熱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