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寫實人像雕塑家——江沖默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寫實人像雕塑家——江沖默

 2019-02-07 15:00
江沖默專注地雕塑聯華集團創辦人苗育秀泥像。
江沖默專注地雕塑聯華集團創辦人苗育秀泥像。

人像雕塑不僅有紀念意義,更是雕塑中最困難的領域。非科班出生的江沖默,從年輕就開始探索人像雕塑,鑽研人體解剖學聖經原文書,30 年來,他用長滿厚繭的雙手創作,人像寫實的樣貌及神采,好似真人映入眼簾。

從龍華工專機械工程科畢業的江沖默,早期協助兄長製作不銹鋼雕塑,下班回到三峽製作木雕,工作及生活都與雕刻密不可分。因緣巧合下,受人委託製作公共景觀雕塑,進一步也開始有人洽詢製作人像銅雕,為了挑戰自我,江沖默就此投入人像雕塑的領域。

鑽研人體架構 奠定技藝根基

江沖默比劃著工作室角落的人像,起初請妻子及孩子當模特兒,連孩子睡著也不中斷練習,這些練習作品至今依然保存在工作室,是多年磨練技藝的見證。

雕塑多年後,為求有所突破,江沖默挑戰自學全世界最多醫學院學生研讀的解剖學聖經《格雷氏解剖學》原文書,並用紅筆標記註解。前置作業參考大量照片並閱讀傳記,以求精準掌握個人特質。塑像時,將平面草圖或照片轉換成立體泥塑,再翻矽膠模、鑄蠟、修蠟、脫蠟、澆鑄銅、噴砂、研磨、拋光、上色等工序,完成神韻精準的雕塑成品。


為我國高爾夫球好手曾雅䑍所做的浮雕,呈現逼真的人像特徵

談到人像雕塑的精髓,江沖默說,「主要測量骨頭的尺寸,因為肉的地方會䋯,但是骨頭的位置在製作時可以測量,點位不會移動」,準確掌握骨頭形狀,循著輪廓雕刻肌肉紋理,也因完整認識人體的細微結構和變化,讓江沖默雕塑時更得心應手。

100% 專注技入 淬鍊動容人像

由於雕塑工作需要高度的專注力,相當費神且不容有失誤,江沖默通常會先慢跑沈澱心靈,再開始一天的工作。隨後在創作時,他會回想過往學習和經驗的脈絡,加以融會貫通,並運用需要的工具,像是將圓規改造成量尺,透過手中的器具,精準而完美地呈現作品。

江沖默的作品種類豐富,公共景觀雕塑結合地方特色,他曾經為三峽文教基金會製作銅雕「三峽飛鳶」地標,以飛鳶鳥嘴左彎象徵不忘鄉里,飛向當地地標「鳶山」。此外,他也經手人像雕塑,像是長庚醫院的「南丁格爾」銅像,優雅地為學生加冠。

數十年來,讓江沖默印象最深刻的,是 SARS 期間雕塑訂單驟減,這段期間,江沖默遇見前恩主公醫院陳榮基院長,因為欣賞他的作品,提出人像雕塑製作需求,協助江沖默渡過難關,至今仍讓他感念在心。


上圖/江沖默自製道具創作,此為用圓規改造的量尺。下圖/江沖默多年來勤於鑽研骨骼肌肉書籍,並用紅筆工整註記。

多元媒體創作 不斷自我超越

近年來,江沖默也嘗試運用青銅、石材等不同媒材創作,並挑戰難度更高的銅製浮雕,在幾近平面 1 公分厚度裡,呈現細緻肌肉線條和層次,雅典奧運跆拳道金牌得主朱木炎,及 2011 年高爾夫球世界球后曾雅䑍的浮雕肖像,都能精準呈現神韻。他認為在人像雕塑領域要塑造自我特色,避免模仿,他會繼續用自己的雙手與技藝,刻劃出最動人的瞬間。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43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