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如果鄭成功沒有打敗荷蘭人/台灣可能跟印尼一樣早就獨立了!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如果鄭成功沒有打敗荷蘭人/台灣可能跟印尼一樣早就獨立了!

 2018-06-28 11:00
17世紀鄭成功勢力範圍地圖。圖片取自/Wikipedia/By Ifatson
17世紀鄭成功勢力範圍地圖。圖片取自/Wikipedia/By Ifatson

由於漢文化正統史觀作祟使然,主張「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曾被中國人(在台漢人)視為「民族英雄」,他的封號可謂琳琅滿目,包括有延平王、漳國公、威遠侯、忠孝伯、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明末年間,僅在位1年的隆武帝賜姓朱,並賜名成功,因此世稱他為國姓爺。小說家及歷史學者眼中的鄭成功,並無台灣主體立場,他只是把台灣當成明朝漢民族的反清復明跳板,此一17世紀餘禍,至今猶存蔓延。

美國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東亞研究系主任歐陽泰(Tonio Andrade),接受《亞洲愛書人》(bookish.asia)訪問,談到關於《決戰熱蘭遮》(Lost Colony)這本台灣歷史小說時指出,如果鄭成功沒有打敗荷蘭人,反而是荷蘭人擊敗國姓爺的武裝勢力,那們台灣史將全面改寫,清國也從來無意於將台灣納併為版圖。他指出,清國領導人並沒有特別關注荷蘭人所帶來的威脅;同樣的,也沒有特別對台灣感興趣;明王朝也不在乎台灣。

然而,由於荷蘭人敗予國姓爺之手,東寧政權又在台灣建立基地,準備從清國手中奪回中國,導致清王朝把台灣當成安全威脅,所以1683年派水師將領施琅,一舉擊潰鄭王朝。之後的清國皇帝康熙,一開始並無意願,納併台灣成為版圖;後來逐漸受到施琅及其它官員慫恿,將其併入清國國土。學者歐陽泰指出,相當有趣的想像是,台灣如果在1683年之後,繼續受到荷蘭人統治,那麼,台灣也許可能像印尼一樣,一直到20世紀還是荷蘭土地,當然二戰之後,印尼在民族覺醒運動潮流下,發動獨立革命建立自己的國家。

《亞洲愛書人》也問道,1662年荷蘭人敗北撤離台灣之後,原住民紛紛轉向新興的入據者,這是對於(曾被視為頗受歡迎的)荷蘭統治,發自內心的控訴?學者歐陽泰指出,這種說法並非全然屬實。當時台灣的原住民村落,或是人類社會的其它政治結構,往往對於見風轉舵,西瓜偎大邊的事情蠻不在乎。台灣原住民聚落當時就有強者愈強的結盟系統,相當好戰「以強凌弱」;強大部落攻擊吃掉弱小部落;一旦鄭成功成為新的統治者,原本強大的原住民社區,當然會轉向新領主找尋保護。不過,這並非一成不變的定律;事實上,鄭成功部隊據台之後,遭到原住民部落多次襲擊挫敗,原住民甚至屠殺反擊鄭成功部隊的入侵。

荷蘭據台同年鄭成功在日本出生

今年5月間的《台北時報》報導指出,荷蘭裔英國人喬伊斯·貝爾格瓦爾特(Joyce Bergvelt),在2018年4月間推出的英文小說「福爾摩沙之王」(Lord of Formosa)內容呈現,17世紀當時的社會片段圖像,例如中國戎克(junk)戰船升起絳紅色的帆;人們的飲食據說會影響小孩子性別;媒人的臉蛋抹得白白一片,搭配左右兩圈紅頰。這本(參考史料)寫成的小說,鮮活描繪鄭成功短短38年的傳奇性一生。

鄭成功1624年(荷蘭據台的同一年)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母親為日本人,父親鄭芝龍為福建客家人。兒子在日本出生不久後,鄭芝龍返回福建,他在當地擁有大批資產。鄭成功7歲(另一說為6歲)時回到福建定居,並被指定為父親的繼承人,他的原名鄭森。

鄭成功從日本踏上福建家園,遭到父親妻妾的不悅,甚至他的母親從日本被接來福建之後,情況仍然毫無改善。不過,鄭成功在童年之際就嶄露其軍事才能;另外,他對年輕性感女性也表現出高度熱情。

鄭芝龍投靠清國反遭殺戮

父親鄭芝龍為明末武裝海商勢力要角,集商人、軍人、官員及海盜身份於一身。當荷蘭人在台南在熱蘭遮城 (Fort Zeelandia,即現在的安平古堡附近)建立其軍事基地,鄭芝龍迫於形勢,只好將其船隊基地遷至澎湖群島。

鄭成功在政治立場上支持明朝,不過,該帝國行將結束300年光采,步向頹敗後塵;來自北方的滿族人日愈朝中國南部節節進逼。滿洲人向以騎馬射箭見長,他們南下的龐大、胞胖軍事隊伍,早已所向無敵,攫獲無數中國土地。對滿洲人而言,鄭芝龍在南方的優勢海軍,是滿人揮兵進擊的顯著障礙。

明紹宗朱聿鍵(即隆武帝)曾對鄭成功賜姓朱,並封給他榮耀名號「國姓爺」;不過,隆武帝就職一年,就遭到斬頭。鄭芝龍知道情勢不妙,擔心他的商業王國不保,於是轉而投效清國,並將其家族資產遷置福建安海鎮。

國姓爺對於父親的背叛大感震驚。而滿清的博洛王子,得知鄭成功不願投靠清國,從此不再信賴鄭芝龍,並將他囚禁於北京,沒收其財產,令其妻妾遭強暴,鄭成功的母親也因而吊樹自盡。鄭成功雖未親身目睹此一家破人亡慘劇;當他得知此一滿洲人暴行之後,堅定誓死抗清決心。

國姓爺因隱疾早逝

小說內容曾提到1652年的反荷事件(譯註:即台灣漢人農民郭懷一等人的武裝起義事件。當時農民因甘蔗產業衰退謀生困難,又不滿荷蘭東印度公司士兵,強徵人頭稅的諸多惡行)。接下來的小說內容,也提到國姓爺因發炎症狀,聘請荷蘭醫師到台灣診治其病情的插曲。當時鄭成功已是南中國,以及台灣部份地區的實質統治者;不過,鄭成功幾乎並非一位正常人,他不但因為皮膚發炎疾病拒絕接受診治(小說作者暗示他有可能罹患梅毒);而且每當國姓爺暴怒發作之際,甚至會親手殺害,無法達成任務的將領部屬。

1650年代末期至1660年代初期,鄭成功日愈與荷蘭人展開貿易爭奪戰。同時間,國姓爺陸續接獲家人在北京死亡的消息。鄭芝龍透過其遺願,將龐大的武裝船艦,偽裝成單純貿易船隻,並趁著1661年4月間,當荷蘭人無法從葡萄牙手中奪取澳門的失意之際,秘密將當時中國海上最大規模的船艦,移交給國姓爺。鄭成功接收的戰艦約900艘,橫渡台灣海峽前來投靠的男性,近2萬5千人。

1661年鄭成功取得父親的戰船之後,士氣大振,並對荷蘭人發動二波攻擊行動,首度討伐無功;第二次戰役則於1662年1月間攻破熱蘭遮城漂亮告捷。1662年2月 9日,荷蘭大員當局,向國姓爺屈服退出台灣。

國姓爺的軍事雄才展現於他的挫敗荷蘭人能力,以及在南中國抗清多年;不過,他卻於同年6月23日,因長期的發炎疾病(即可能因長期染患梅毒逝世)。該小說參考許多研究資料的描述發現,鄭成功這個人毫無同情心、殘忍;不過,一些研究者(似乎有意)避免觸及此一層面的人格特質探討。

(福建廈門鼓浪嶼鄭成功石像。圖片取自/Wikipedia/By Gisling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