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首創稻桿氣化發電 台中研議ROT案 可供1.4萬戶使用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首創稻桿氣化發電 台中研議ROT案 可供1.4萬戶使用

 2017-02-12 19:53
台中市外埔綠能園區願景圖照片。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台中市外埔綠能園區願景圖照片。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綠色能源大突破!台灣每年二期稻作產生上百萬公噸稻桿,過去因無利用價值,農民多就地焚燒造成空氣污染,農政單位還要補貼工錢及菌種軋入稻田腐化為肥料,是稻作的一大困擾。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為此研議稻桿氣化及廚餘厭氧發電ROT案,規劃利用已停工十年的外埔處理場,發展稻桿氣化發電及廚餘厭氧發電等兩種綠能,預計每年各可發電5千萬度及5百萬度,售予台電供應1.4萬多戶家庭使用,產值1億餘萬元。如進行順利,將是台灣綠電的「生力軍」,一併解決鉅量稻桿燃燒空汙及產製有機肥料活化農地。

台中市政府20年前原在外埔鄕有一堆肥場,專門以廚餘製作堆肥,但因處理系統和技術不良,容易產生惡臭,運作數年後於十年前停用。新市府上任後,將外埔堆肥場納入2018年世界花博計劃,規劃為「綠能生態園區」,將以新設備和技術發展綠能,大埔地區民眾聞風而強烈反對。市長林佳龍解釋説,外埔生態園區是世界花博的一環,採無臭密閉式厭氣消化槽方式處理廚餘,並利用發酵氣體發電,不會產生臭味;如產生臭味,作為花博的一環,豈不臭到世界去了?

據了解,外埔生態園區轉型,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用密閉式厭氧設備處理廚餘,每天可處理100至200噸,每年可發電約500萬度。由於是生質能源,每度可售予台電5元多,所得2,500萬元以上。

另更大宗的新穎特殊設施,為將稻穀收割後之稻草(稈)收集,以生化法將之「氣化」,變成氣體,再用氣體作為發電動能,推動渦輪發電機發電。設施完工後,預計每年可收集大甲丶后里丶大安丶外埔等四區4千公頃的5萬噸稻桿,作為氣化發電原料,每年可發電5,000萬度,由台電以每度2元多收購,產值高達一億多元,可供應1萬4,300戶家庭用電,一年減少2.6萬噸碳排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市環保局規劃中的外埔生態園區,是採ROT(改建丶營運丶移轉)方式發包,可節省公家再編列處理預算,以及補助稻草切割掩埋及酵素費用,更可減少農民就地燃燒稻草所產生的碳污染及危險性,可説是一舉數得的綠能新模式。

另據了解,外埔生態園區招商規劃已接近完成,環保局也對產官學界展開多方諮詢,也有多家廠商初步表達參與的高度意願,市環保局正積極進行公告準備中。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