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首場探討轉型正義的座談會今17日(六)起連兩日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舉行。
今年是二二八大屠殺第71周年,去年12月5日,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條例)並宣示要籌組促轉會, 中研院台史所許雪姬所長在開幕式主持引言指出,過去所做都被指「做半套」,只對受難者做必要幫忙、補償或賠償,但從未對加害者進行追訴,她個人希望未來促轉會能更著力在此方面。她並強調「臺灣社會應加深加害體系的研究,並正視促轉條例對於社會的影響。」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二二八事件之外的『家』與『國』為題,為使民眾了解「轉型正義」的內涵,透過其他國家的案例中尋思台灣本土轉型正義之路,於今17日(六)下午2時起至18日兩日,在史博館歷史教室舉辦南台灣首場探討轉型正義的座談會,會中邀集許雪姬、李筱峰、蘇瑤崇、陳儀深、蘇瑞鏘、吳密察、施正鋒、花亦芬、吳豪人等學者專家與會,研討題目從國外案例、法律實務及歷史調查等各面項進行討論。
今包括不當黨產委員會副主委施錦芬、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陳俊宏、高雄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涂世文、海外二二八遺屬返鄉團團長王文宏與多位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亦到現場關心本次座談會議題。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教授,今在專題演說詳細地說明對於促轉條例之立法核心精神、意義象徵與社會脈絡,並進行精闢的解析與分享 ,讓與會學員更完整理解條例的架構與內涵 ,引發對於轉型正義議題的反省與思考 。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條例),要從開放檔案、清除威權和平復撫慰不公不法方面,將1945年至1991年的迫害人權史全面恢復。這項條例之通過,代表台灣開始能夠還原歷史真相,正視是非功過,落實轉型正義。對於國家社會和個人,有助於釐清、平復被人為遮蓋著的過往,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族群的進一步融合,臺灣人意識的形塑,有著深重的意義。
明18日的第二場座談會後,將安排與會民眾參觀兩處不義遺址,分別為代表二二八事件的「壽山紀念碑」及白色恐怖的「鳳山招待所」(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
1947年3月6日涂光明、曾豐明為求穩定高雄市秩序曾到高雄要塞司令部要求不派兵鎮壓,卻遭到逮捕槍決。鳳山招待所更是白色恐怖時期作為偵訊及拘禁軍中思想犯及政治犯的場域。藉由親臨不義遺址的歷史現場,更能感受威權時期政府如何透過不公義的手段侵害人權,祈讓與會市民了解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決心與必要性。
※學者專家深探轉型正義的系列演說,民報影音下周將陸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