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衛福部預計於2019年9月起把受雇醫師全面納入《勞基法》的期程,衛福部逐步試行,根據最新公告的「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及工作時間指引」,明訂住院醫師每周工時從現行88小時降至80小時,今年8月上路。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受訪時表示,此項修訂是著眼於規範年輕醫師工時,避免危急醫師安全、導致醫療錯誤發生。不過有醫界管理者認為衛福部管太多,把住院醫師的學習也納入工時,養成素質讓人擔憂。
根據衛福部所公告的「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及工作時間指引」,明訂醫院及住院醫師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且規範住院醫師工時及休假,將目前住院醫師每周88工時降為每周80小時。
醫療機構與住院醫師約定的正常工時內的所有臨床、教學及會議等活動,都應計入工作時間計算。包括駐院值班、待命、候傳、隨同轉診照護、臨時召回、教學活動(例如床邊教學、門診教學等)、奉派參加的會議活動(晨會、臨床研討會等),都列入工時計算。
四周工時上限320小時 工作7休1
指引也明訂,住院醫師工時應合理,每日正常工時不得超過10小時,連同延長工時不得超過28小時,但期間應有短暫休息;輪班制者,每日連同延長工時不得超13小時,2次值勤應該至少間隔10小時。每4周總工時上限為320小時。若因天災地變或突發事不受此限,但事後應給予補休。
休假規定方面,住院醫師每7天中至少有1日休息,為例假。但經由彈性約定,得於2周內安排2日休息,但不得連續工作超過12日。住院醫師於同一機構工作滿一定期間,依規定給予特別休假,例如6個月以上未滿1年者3日、1年以上未滿2年者7日…。
指引設排除條款,包括輪班的住院醫師當面臨病人病情危急需持續照護、當時事件有重要學術價值、病人本人或家屬請求原住院醫師持續照護並經住院醫師同意,工時不受每日最長13小時限制,但連續工作時間仍不得超過16小時。
石崇良表示,指引已於3月初公告,公告前跟各科醫學會開會討論,也詢問專家意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部分科別像是內科、外科等大科的人力確實比較辛苦,但多數醫院可以做到。他強調限定醫師工時是希望改善勞動環境,否則如果住院醫師不敢來,一樣會陷入惡性循環。
新版住院醫師工時指引今年8月上路。圖/翻攝自衛福部網路
醫勞小組:盼各醫院落實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黃致翰認為,這是一個進步,等於是比照美國的住院醫師工時上限80小時,美國只有神經外科醫師的工時上限是88小時。雖然這項公告對住院醫師的工時保障又躍進一步,不過希望各醫院能真正落實,「畢竟這跟《勞基法》是不同機制,由醫策會去管理,屬於醫院評鑑的一環,醫策會僅是財團法人的機構,不像勞動部和勞工局有公權力,最終目標還是希望納入《勞基法》。」
黃致翰也肯定近幾年來因為住院醫師的工時問題受到關注,相關的勞動權益保障及工時指引也陸續上路,跟沒有納入評鑑前已經進步很多,以前是值完夜班隔天還要繼續上班到傍晚,現在半數醫院已經做到值班後的下午可以休息,對體力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但醫院管理階層仍有憂心。高雄榮總副院長張宏泰表示,現在住院醫師人力早已不敷需求,每年畢業的醫學生約1350位,若每家醫院都足額招滿住院醫師,大概需要2倍人力。
張宏泰表示,各醫院對住院醫師人力不足的應對方式就是主治醫師跳下來做住院醫院的工作,所有很多婦產科老教授都還要值第一線的班。另以輔助人力,像是「專科護理師」補足住院醫師人力不足,未來也可能大量啟用醫師助理(PA)取代住院醫師的工作,但對住院醫師來說,學習機會就壓縮掉,很可惜。
高榮副院長:擔心醫師人力斷層
如今衛福部進一步限制住院醫師工時,張宏泰表示,長此以往,醫師人力一定斷層,以後很可能要從國外進口醫師,尤其國內婦產科醫師目前平均年齡已逾50歲,10年後等這些資深的醫師退休,年輕的人力如未跟上,國人要做好準備到國外看病。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醫院管理者指出,依現行規定,主治醫師的養成是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1年,住院醫師4年,才能獨當一面升格主治醫師,這樣的時間都已經很緊縮,若再限制工時,真能養成足夠成熟的醫師嗎?
這位管理者不解政府管這麼多用意何在,抨擊根本是「壓」苗「阻」長,把開會、上課、在旁觀摩這些學習都納入工時,限制得硬綁綁,想學的住院醫師反而學不到,政府應該擔心培養出不堪用的住院醫師,才真正是國家之憂。
這位管理者說,就像「一例一休」政策一樣,政府硬要上路,結果才不到一年就發現問題重重必須檢討,建議政府應朝大方向管理即可,細項交由各行各業視本身特殊性制訂才對,否則將來不只醫院、病患也會對年輕醫師愈來愈沒有信心,太多保護措施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