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味美又具高營養價值(含豐富的EPA和DHA),深受饕客喜好。目前養殖所使用的鰻苗係仰賴天然捕撈,每年從天然海域捕獲鰻苗的多寡,關係到鰻魚的生產成本、售價及產業的穩定發展,為此各捕撈國均視其為寶貴資源,嚴加保護,甚至禁止出口。
日本養鰻歷史悠久,以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為主,不僅是全球重要的鰻魚養殖國家及消費大國,更建立了獨特的鰻魚文化,台灣最初鰻魚養殖技術也來自日本。然而受到天候及天然鰻苗不足影響,為了要趕在當地鰻魚消費旺季(鰻丑日前後)上市,日本每年以高價自國外購入相當數量的鰻苗(2021年日本當地捕獲鰻線數量為11,148公斤,入池數量則為18,100公斤,進口6,952公斤),主要來自台灣及中國大陸。儘管台灣及中國大陸均嚴禁鰻線出口,但是在高利潤的誘惑下,多年來仍有不少的鰻線以走私方式,被出口到日本,不利台灣及中國大陸當地養鰻產業的穩定發展,也有礙鰻苗資源的掌握和有效管理。
過去台灣為了配合國際貿易自由化及加入WTO,曾於2001年4月,在日本政府要求下,不顧國內養鰻業者強烈反對,開放鰻線出口,卻未能獲得日本政府相對回應,幾經交涉無功,最終在國內養鰻業者的強烈抗議下,再度關閉出口管道,才穩住了台灣養鰻產業,只是日本政府要求台灣開放鰻線出口的呼聲未曾停歇。
天然鰻線捕撈數量不固定
由於天然鰻線每年捕撈數量不固定,變異甚大,且鰻線資源有銳減的趨勢,導致鰻線價格出現大波動(每尾鰻線售價從十數元到上百元),鰻線成本高居養鰻總成本的半數以上,大幅壓縮養殖利潤,也升高了養鰻產業的風險。多年來為了擺脫對天然鰻苗的依賴,日中台政府均投入相當龐大的人力及經費,希望能確立日本鰻魚的完全養殖技術。然而除了日本學者成功完成日本鰻鰻魚的人工繁殖及「完全人工養殖」技術外,台灣及中國則交了白卷,只是目前透過人工繁殖的鰻線數量僅數千尾,遠遠未達商業化的規模。為因應日本鰻被列入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影響日本鰻魚(苗)貿易,日本政府在其制定的「綠色糧食系統戰略」中明列,到2050為止,日本鰻、黑鮪、鰤魚及杜士鰤的人工種苗將達100%,台灣的對策呢?
日本政府有感於當地鰻線捕撈數量通報資料,長期存在相當落差(例如2020年日本鰻線入池數量為20.1公噸,扣除3.0公噸進口量,日本鰻苗採捕量應該有17.1公噸,但通報統計數字卻只有10.8公噸,偏差達6.3公噸),造成產業規劃及資源分析管理上的困擾,希望能確保鰻苗貿易的透明化。為此,日本政府除了加強對鰻苗捕撈業管理,並對盜捕者課以嚴厲的罰責外,還特別輔導成立了一般社團法人機構(日本シラスウナギ取扱者協議会)(非強制性入會),來協助掌握日本國內鰻苗的流通狀況及協助政府管理鰻苗出口的產地證明,事前確認證書等業務;日本政府還宣布從今年2月1日起,有條件開放日本鰻苗自由出口,即需先滿足當地鰻苗放養量超過放養限額(2021年日本捕撈配額上限為21.7噸)一半(約11公噸)以上及「得追溯鰻苗採捕產地」等條件。
日本基於該國鰻魚產業發展利益及鰻苗資源養護,在經過詳細的評估及規劃後,提出了有條件開放鰻苗出口措施,也希望台灣及中國大陸能開放鰻苗出口。此番日本政府有備而來,如今球落在台灣政府手裡,在蔡政府期盼日本政府能協助台灣加入CPTT及共同抗中,又遇日本政府主動提供台灣需要的疫苗的情況下,儘管台灣養鰻規模已大不如前(2021年鰻線捕撈量為5.7公噸,入池量僅4.0公噸),且今年鰻苗捕撈季節已過,台灣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如何因應,只是開放與否的決策,攸關台灣鰻魚產業的存續。如何在不影響台灣養鰻業者的權益及資源保護原則下,做出回應,考驗蔡政府執政能力,國人應共同來關心!
天然鰻魚苗需靠人工捕撈,但每年捕撈數量不固定,變異甚大,使得鰻線成本高居養鰻總成本的半數以上,大幅壓縮養殖利潤,也升高了養鰻產業的風險。圖/擷自網路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