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歐洲之聲】廖天琪:六四精神永遠存留在中華文化之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歐洲之聲】廖天琪:六四精神永遠存留在中華文化之中

 2021-06-07 15:20
2018年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主題是「悼六四 抗威權」。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18年維園的六四燭光晚會,主題是「悼六四 抗威權」。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關心中國人權狀況丶捍衛中國民主的各方人士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迎來又一個「六四」紀念日。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每年的6月4日這一天,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都會在全球範圍展開,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則是香港的維園燭光晚會。然而,與2020年「六四」紀念日相比,今年的紀念活動更多了一層沈重:5月初,包括黃之鋒在內的多名香港活動人士因在去年參加了6月4日的「非法集會」而遭判刑。2021年,在「國安法」的束縛下,悼念六四亡靈的燭光也許將不會再像往年一樣在維園大片點亮。

然而,活躍在全球各地的維權人士卻不會忘卻歷史進程中這麽重要的一天。在迎來「六四」32周年紀念日的前夕,2021年「六四全球網絡視頻紀念大會」於6月1日舉行。本次會議吸引了數百名活躍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權衛士參與,我們請本次會議的主持人之一丶國際筆會和平委員會副主席、歐洲之聲理事會主席廖天琪女士來介紹一下本次會議以及相關的話題。

法廣:首先請您談談組織本次 「六四全球網絡視頻紀念會議」的初衷和意義。

廖天琪:六四是中國當代歷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別說肇事者的中共政權至今不敢面對,禁止一切紀念活動,即便將來中國成為民主自由的國家,六四不再是一個碰不得的課題,中國人也要年年來紀念這個日子,因為「六四精神」代表的是一種人們不願做奴隸和平庸的順民,以和平方式追求自由的勇敢而高貴的情操。

本次的六四全球網絡視頻紀念會打出的標誌是「點起一根蠟燭」,這有三重意義:一,提起六四天安門大屠殺讓人除了感到「痛」,還感到「恥辱」。我們心痛死難者,痛惜蒙冤不白的生者之外,還有更為強烈的恥辱感,因為32年過去,在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殺人、屠城的兇手,如今還掌握著國家大權,中共政權顛倒黑白,竄改歷史,侮辱懲罰當年的勇士和他們的家屬,這是中國人的恥辱。二,每年六四香港都有維園的燭光晚會悼念死難者,自從國安法去年在港實施以來,維權人士、律師、媒體人都被投入監獄,今年維園的活動是當局所禁止的。我們點蠟燭也是感念並聲援香港民眾,繼承他們的薪火。三,紀念六四如今更有極為現實的意義。中共不僅破壞了香港的一國兩制,還不斷以軍機軍艦繞台,進行威逼恐嚇;對西藏也進行壓迫,掠奪那裏的資源,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一甲子,依然不能返國;對南蒙古,中共實行移民漢化政策,壓制蒙古人的語言文化;對新疆維吾爾和其它民族,設立所謂「再教育營,關押了超過百萬維族人。這種種暴行都是展示在世人眼前的。所以今天的紀念會,也是表示我們對極權政府的暴力統治要堅持對抗,為所有受壓迫的族裔爭取自由的權利,維護台灣這個民主的燈塔。


2021年紀念六四「點起一根蠟燭」視訊論壇1。圖/歐洲之聲製作提供

法廣:1989天安門事件以來的30年間,每年的6月4日,香港都會舉辦大型紀念活動,尤其是維園的燭光晚會,更成為每年紀念活動的亮點。但自疫情爆發以來,特別是香港國安法頒布以來,「六四」紀念活動遭到禁止。然而,燭光晚會組織者-香港支聯會卻並不準備放棄六四紀念活動,已將今年紀念活動的主題定為「為自由-共命運-同抗爭」。您對此作何評判?此外,網絡「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也緊鑼密鼓地在香港推出,請你談談相關的情況。

廖天琪:支聯會的主席李卓人1989 民運席卷中國時,他曾經到北京支持鼓勵抗議的學生,現在在國安惡法的籠罩下,他身陷囹圄,被判刑14個月,罪名是參與2019年「8.18」、「8.31兩次未經批准的反送中集會。去年的六四紀念活動就被禁止,今年則更加嚴厲,一切紀念活動,都被港府定為非法,而且警告任何參與或宣傳的人都將遭到刑事處分,判刑最高可達5年。這種公然與民為敵的低劣手段當然很奏效,但是港人非常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會以不同的、個人的方式來紀念六四,挑戰專制政權的壓迫,比如當天都穿黑色的衣服,天黑了都點上蠟燭等等。李卓人甚至說,他會在牢房裏「以煙代燭」,表達悼念。支聯會在4月份就已經有先見之明,提出了「為自由—共命運—同抗爭」的32周年紀念主題,呼籲港人堅定自己的信念,共同抵抗打壓。

您提到網絡「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是一個港人非常有創意的工程。由於以往香港所設立的「六四紀念館一再面臨騷擾、逼遷、破壞、封館的命運,許多珍貴的檔案和文物都可能被沒收、銷毀,因此去年六四以來,有心人就構思要建立一個網絡博物館,以保存六四的記憶和真相 。資金很快就籌集到了。他們聘請前《南方周末》新聞部主任,現任德國之聲專任記者長平擔任總策展人。該博物館在世界各地收集有關六四的文件資料,包括照片、錄音、影像,進行數字化處理,以便永久保存。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存在不容中共串改歷史,顛倒黑白,抹殺記憶。今年6月4日,博物館就將正式在網絡上開館,當然還可以不斷地擴建,不斷地豐富。


2021年紀念六四「點起一根蠟燭」視訊論壇2。圖/歐洲之聲製作提供

法廣:近兩年來,香港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國安法的實施,許多活動人士被判處徒刑,另有越來越多的活動人士和政界人士則選擇離開香港,流亡海外。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自由的香港社會最終是否會徹底噤聲?

廖天琪:您指出的現象的確是香港目前悲劇的寫照。香港的維權志士不是進監獄,就是被迫流亡。但是曾經享受過自由滋味的人們並不願就此閉嘴,甘當極權政體下的順民。習近平政權可能會給香港人一些改善民生的優惠待遇,然而香港人有「不食嗟來食」的志氣和勇氣,他們會繼續變著法子反抗。科技革命和數據化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只要有心,聰明人依然可以跟獨裁掌權者玩貓捉老鼠的遊戲。香港的年輕一代跟大陸那些被從小洗腦過的「愛國青年」不同,他們認同普世價值,追求人的尊嚴和自由,這種基本人權不是國家機器可以剝奪的。從2019年的反送中、反修例運動的主體是青年人這點來看,我對香港依然是看好的。不過他們需要自由世界的精神和實質的支持,我們不能讓他們孤軍奮戰,「為自由—共命運—同抗爭」的口號是港人向全世界發出的呼救信號。


2021.3.1香港47人被控顛覆案,在西九裁判法院現場的聲援民眾拉起多幅釋放政治犯的布條。圖/擷自立場新聞影片

法廣:32年過去了,天安門學運這段歷史始終受到政府避諱。當局究竟擔心什麽?這段歷史能否有朝一日得到重新審視?

廖天琪:我們6月1日「點起一根蠟燭」的網絡視頻會議,全球有88位人士參加,其中很多都是六四的親歷者、參與者甚至領導者,像王丹、吾爾開希、王軍濤、嚴家祺、萬潤南、蘇曉康、呂京花、張伯笠,他們的發言都涉及到您提出的問題。1989天安門那場波濤壯闊的民主運動,並不僅是學運,而是一場全民覺醒的自救運動,從北京擴散到全國。雖然最後政府派軍隊占領京城,殺人、屠城,表面上運動是被鎮壓下去,但是六四的精神永遠存留在中華文化之中。當時參與示威抗議的,不僅是學生、市民、還包括士農工商,甚至中共黨內都有很多幹部黨員都站在群眾這一邊。中共政權幾乎被掀底,令當權者心驚膽戰 。同一年東歐的共產政權一個個垮台,連蘇聯老大哥都解體了。中共汲取教訓,知道這是生死存亡的鬥爭,從他們的立場來看,這種事絕不能再發生。那麽隱瞞歷史,抹滅記憶就是他們采取的一種「自救」的法子之一,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是塵封的歷史,而是在世人眼前活生生演出的一場令人血脈賁張的先喜後悲的活報劇,前因後果在中外都有真憑實據的記錄,你只要到國外的圖書館、媒體資料庫、研究機構去查閱,真實的文檔、影視、圖像車載鬥量,浩如煙海。上述香港的「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代表例子。反智、反人性、以謊言治國的中共政權必然走向末路,而歷史從來不是由獨裁專制的政權來詮釋的。


2021年紀念六四「點起一根蠟燭」視訊論壇3。圖/歐洲之聲製作提供

※本文轉載自: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