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李梅樹營造家鄉的雕刻藝術神廟(下篇)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李梅樹營造家鄉的雕刻藝術神廟(下篇)

 2018-11-05 10:00
祖師廟內李梅樹花鳥畫石雕局部。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祖師廟內李梅樹花鳥畫石雕局部。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寺廟應成為民眾的美術館

25年前,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理念,使地方居民逐漸重視環境及生活美感的提昇。而三峽一地的社造觀念,早在1947年畫家李梅樹(1902-1983)決定重建祖師廟時,已然灑下種子。廟宇的重建,是地方上的大事,尤其當主事者有心建造一座屹立百年的藝術碉堡時,它所帶動的周邊產業與活動痕跡,更是此地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

李梅樹雖是早期聞名台灣畫壇的領袖人物,但其視野不曾侷限於此。擔任過三峽街長、鎮民代表、農會理事長和台北縣議員的他,很自然地將對家鄉豐厚的愛,轉為實質的文化建設產業。在其嚴格的規劃和帶領下,祖師廟處處可見創舉,除了一流書畫家的石雕壁畫外,更是首座採用銅雕藝術作為裝飾的台灣寺廟。銅塑的廟門、壁畫、四大金剛像等,部分於考察日本寺廟藝術後,由李梅樹當時在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學生共同完成,民間與學院藝術的融合可見一斑。而石柱上參考西方教堂的巴洛克柱頭,依舊是李梅樹精心設計的結果。

畫家將36年的餘生全數奉獻給祖師廟,全力支持國寶級匠師進駐廟宇,令其無經濟後顧之憂全心工作。雖然高標準的要求,也曾讓匠師們於牆壁上刻下大大的「忍」字。然而正因如此,今日不論何人走訪三峽,必定會驚嘆於這座民間美術館的鬼斧神工!

李梅樹獻給祖師廟的「石獅」及「百鳥朝梅」


李梅樹,祖師廟花鳥畫稿。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1970年代李梅樹與親手設計雕刻的石獅合影。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李梅樹設計雕刻之石獅現狀。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李梅樹設計之百鳥朝柱局部,上有李梅樹夫婦敬獻字樣。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以石代木,是祖師廟顯而易見的重要特色。傳統中國寺廟習慣以木頭作為建材,然因為易遭蟲蛀及火舌的特性,不如石質的西方教堂來得耐用,彩繪亦不持久,日後增補也有風格不延續的問題。因此,即便耗工價昂,李梅樹仍選擇以觀音山石材作為寺廟重建的主材料,更出錢分期採購台北圓山的神社鳥居建材,因而有今日祖師廟中殿著名的八根花崗石石柱。除了耐久度,祖師廟的裝飾技法也別出心裁。李梅樹請匠師們用「水磨沉花」的線雕陰刻技法,呈現名家作品素雅、細膩的美感,同時發揮視覺平衡效果,避免石材過於雕琢反失美感。例如正殿前方一對花鳥畫,構圖對稱,布局明朗,營造清雅脫俗的氛圍,即為李梅樹的作品。左聯描繪雙禽立於梅樹,並以竹子比喻節節高升,右聯則繪梅樹及孔雀,再以松枝譬喻長壽。

廟內另外兩件名品,為李梅樹親手設計的「石獅」及「百鳥朝梅」雙柱。當時李梅樹因翻模製成的石獅過於僵硬,與師傅爭論未果,竟捲起袖子親自雕刻粗胚。三個月後,生氣盎然的成品連師傅也嘆服不已。有趣的是,公獅手持錢幣、母獅帶著幼獅,不僅呈現兩獅互動的情感,更讓母獅與公獅一樣「張口」而非「閉嘴」,有意宣揚兩性平等的觀念。而「百鳥朝梅」雙柱,皆依鳥類圖鑑詳細雕刻,不僅涵蓋台灣特有種,更忠實呈現不同鳥類的生態環境,無疑是最好的民間教材。此種創新的圖樣設計異於一般廟宇「雙龍吐珠」範式,是李梅樹從本土出發的美學創舉,亦可視為台灣寺廟建築文化的轉型。

為烏鴉穿彩衣,兒童秀創藝

2018年秋,李梅樹紀念館與新北市三峽區安溪國小合作,推出「鄉土之美—探訪李梅樹的藝術世界」文化體驗活動,藉由閱讀及實地走訪,再創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本週主題為祖師廟,由於寺廟石柱過高,教師引導學童觀察百鳥朝梅柱中底部的鳥類姿態,並紀錄發現的秘密,作為回到教室創意發想的素材。導賞老師陳照燈更精心安排,提供每位學童李梅樹十五歲時的烏鴉畫稿,讓孩童化身時裝設計師,以彩色黏土為黑色烏鴉穿上亮麗衣裳。最後,孩子們集體登上舞台,有的學白頭翁口頭禪「幾古禪、幾古禪」,有的學老鷹展翅的體態,各自拿著作品演藝精彩「鳥事」,從中體驗並再創祖師廟的藝術內涵。

   
李梅樹15歲的烏鴉畫稿。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安溪國小黃彥樺與彩衣烏鴉。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藝術小偵探集體秀活動合影。圖/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結語

寺廟是民間的美術館,宗教美育應是明日台灣社會淨化心靈的文化課題!在美學金字塔中,精緻藝術位列上層,典藏於美術館、博物館的玻璃櫃;下層為潛藏民間的常民藝術,寺廟雕刻或刺繡即是。省思台灣至今的美術教育,多半偏重西洋美術與精緻藝術,忽略身邊與土地緊密連結的宗教及民俗藝術。為此,李梅樹紀念館於今年配合文化部推動文化體驗活動,致力推動兼具通俗與精緻藝術的美術教育課程。

系列課程共分三階段,首先於課堂中透過繪本認識李梅樹,次於紀念館、祖師廟欣賞原作,不僅教導孩童觀看美術館繪畫,更到寺廟認識雕刻的匠心獨運。回到教室後,孩童在導賞教師的引導下,以創意想像畫及DIY道具等表演方式,再創自己的藝術品。由活動剪影可見,此次三峽文化之美體驗課程,在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執行長李景文、導賞教師及安溪國小三年二班師生們通力合作下,突破傳統教室的侷限,確實為美感體驗與美學教育帶來創新的模式。未來,期待更多學校加入此項計畫,讓李梅樹教授的藝術精神薪火相傳。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