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基金會昨(27)日舉辦「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20週年」研討會,下午場議題為「憲政改革、轉型正義與民主鞏固」,邀請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跟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對談。長期致力於研究轉型正義的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直言,盼望台灣社會能認識歷史的複雜性,勿讓轉型正義成為清算復仇的工具,而是讓社會能彼此了解,開始建立信任的啟夢運動。
花亦芬一開始以德國為例,強調轉型正義如果只是揭露真相,不一定能帶來和解,因為沒有配套措施的轉型正義,之後的民主不一定可以鞏固,她認為如果一個社會沒辦法認識歷史的複雜性,沒辦法用普世人權的視角去看的話,那在實施轉型正義後,保守派的反撲是很可怕的,這樣的經驗在中、東歐經驗裡面歷歷可見。
花亦芬認為,台灣事實上需要加害者集團的研究,不是要立刻給加害者貼上標籤,而是需要從學術角度去認識他們為什麼要當加害者?到底加害共犯集團範圍有多大?集團如何建構起來?他們加害行為怎麼出來的?對他們自身產生哪些影響?
姚立明也回應,他認為在沒有歷史檔案完全呈現前,很難釐清真相,也很難很難進行所謂轉型正義工作,「了解檔案就了解他們過去做了什麼,在那種情境為什麼會去做那樣的事」,姚立明表示,德國經驗就告訴台灣,避免把這個社會很簡單地分成「好人」跟「壞人」,還原歷史真相不會是一個短時期一次的工作,也許永遠沒辦法真正想像或知道真實事情經過,可是要永遠努力地去了解歷史檔案。
姚立明認為歷史檔案的全面調查與開放是轉型正義的關鍵工作。圖/李秉芳
花亦芬強調,西方很多轉型正義工程已經納入精神醫學的層面,所以研究範圍也應該包括加害者的心理層面、家庭陰影跟精神面等等,過去比較難是因為加害者跟受害者集團一直處於對抗緊張的關係中,所以加害者或其後代更不願意去承認或是面對自己過去所做的事情。
花亦芬說,她並非要幫加害者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但她認為社會應該營造一個氛圍,讓加害人跟他們的後代願意開始說出來 ,社會需要給一個支持跟鼓勵,給他們有安全感,不是說當他說出來後大家就落井下石將其污名化,這牽涉到轉型正義非常重要的層面。
花亦芬也表示,近來她不斷跟大家溝通一個觀念:「不要把轉型正義當成報復跟清算的社會工作,要當作一個社會自我啟蒙的運動。」這個社會不管加害者或受害者、當事人或後代子孫,大家都要知道,「我們社會需要有多良善,我們多希望彼此能看到過去生命中都是有傷痕的。」花亦芬認為,一個民主社會,只有當有一天願意真誠看到彼此傷痕,願意互相支持,讓社會好好處理傷痕,這樣的轉型正義才有可能成功。
最後花亦芬引用東德當時進行轉型正義工程時,有位女性民權運動者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要的是公義,得到的卻是法治國家。」花亦芬說,根據國際轉型正義的定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第一要幫助一個過去人權受侵害的社會好好處理過往,透過處理讓國家政府這個機構成為人民可以信任的,捍衛人權的機構。所以轉型正義淺白說,就是要打造信任的社會,大家要願意能互相支持,轉型正義才可能真正帶領大家前往民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