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乙未戰爭」是台灣史上最慘烈戰役,客家族群作戰最力,但歷史卻幾乎被抺滅;為還原歷史,桃園市政府向客委會爭取在平鎮設立第一座「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並於去年底辦理意象營造徵圖,今年一月評選出第一名作品為「暮光Twilight」,今(6)日由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共同頒獎,預計年底即可動工。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表示,雖然晚了一百多年,但透過紀念意象的設立,不但可還原先民保衛家園的精神,更期待能將客家硬頸精神傳達各界。
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各地義民與日軍發生多場戰爭,1895年乙未戰爭爆發,雙方展開一場長達近五個月的戰役,其中桃竹苗是戰鬥最激烈的地區。
桃園地區曾發生4場戰役,又以客家族群的義民軍作戰最力,平鎮的「安平鎮之役」是少數日軍沒有獲勝的戰役之一,更是當時台灣抗日戰爭最重要的起點。為彰顯「歷史就在腳底下」的精神,桃園市府選擇在平鎮區義民公園興建第一座國家級歷史地景「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
乙未戰爭歷史中重要人物之一的姜紹祖,與日軍對戰出發前,寫下遺書「九迴腸斷事可知…」,明知事不可違,出發後再無生還的可能,卻從容赴義;另一位重要人物徐驤也說:「此地不守,台灣亡矣,余不願生還中原。」
楊長鎮表示,乙未戰爭雖然是抗日戰爭,但前提是「當時的國家不要我,所以我要建立自己的國家,我要救自己的家。」因此,乙未戰爭正確來說是「保台」戰爭。
世界上每一場重要戰爭都強調戰勝機率,而乙未戰爭毫無勝利可能,志士卻仍誓死如歸,為台灣的土地流血保衛,楊長鎮說,對台灣歷史而言,他們是第一批真正為台奉獻生命保衛的先烈,這也是乙未戰爭被重視的重要原因。
世界著名的紀念碑如越戰紀念碑、柏林大屠殺紀念碑,都是為感念戰爭犧牲的烈士而興建,乙未戰爭中為保台而犧牲的先烈,卻被過去當權者視為抗日而歸列為七七抗戰烈士,缺少了台灣自我的紀念意象,因此客委會期待透過第一座國家級的「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設立,回溯當年先烈保衛台灣的情感,並且重現戰爭中客家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持精神。
鄭文燦表示,市府與客委會合作在平鎮興建的第一座「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面積近3.5公頃,期盼在這塊土地找回「安平鎮之役」客家義軍奮勇犧牲的故事,也透過競圖徵選活動,詮釋戰爭對客家族群及台灣的意義,後續將進入建築徵圖及工程發包程序,預計今(2018)年底正式動工。
獲選為「乙未戰爭紀念公園意象營造」的作品「暮光Twilight」,是由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OWMF Architecture、李金威所組成的團隊,主要是以「歷史感受」、「戰爭對話」及「未來希望」為概念,打造出「生命之圈」、「反思之池」、「戰爭之牆」、「重生之縫」、「希望之坡」及「英雄之柱」等空間造型,除了呼應過去與未來的紀念場域,也希望藉此氛圍降低歷史戰爭的悲傷。
客委會與桃市府將組成協作平台加速審查,「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預計今年底動工,讓真正為保台而犧牲的先烈得獲彰顯。圖/桃園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