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10盆超過百歲的「人瑞盆栽」齊聚科博館橢圓形廣場,歡慶科博館即將到來的30週年館慶!而一盆盆栽從種苗到上盆,通常要花25年時間,50年亦不罕見。國立台中科博館為慶祝「而立之年」,特別邀約台灣省松柏盆栽協會、雅趣盆栽藝術家協會、台中市樹石藝術協會與中華小品盆景協會,共同辦理「盆栽植物特展」,即日起至明(105)年1月3日於科博館橢圓形廣場,分四梯次接力展出松、柏等超過300件盆栽植物,特點是不光展覽,而是附加盆栽藝術教育,頗為難得。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科博館為迎接明年元旦的三十歲生日,策劃多元且豐富的特展,而科學與藝術之間的交流,一直是科博館耕耘的重點之一。這次的盆栽植物特展,以盆栽養成知識展現科學性,以美感鑑賞眼光展現藝術性,兼具兩者後,即是「耐性」的養成,盼此展能帶給大家寧靜之美的生活體會。
盆栽鑑賞從臺座、盆、樹型都是學問,園藝老師陳敏達先生特別推薦其中一盆赤松,大部分的盆及臺座都是制式樣貌,但他受到母親插花藝術的薰陶,特別以水泥手造特殊之盆,並使用天然臺座呼應整體設計,他說:「製盆就跟蓋一棟專屬的房子給植物住一樣,能夠呈現最別緻的樣貌。」
盆栽養成最珍貴的是時間累積,一個盆栽從種子到上盆至少要花25年的時間,每一個盆栽都有自己的故事跟生命。科博館生物學組科長嚴新富表示,盆栽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養成難能可貴,要細心營造適合生長的環境,科博館即將迎接三十週年,同樣也是一步一腳印的逐步養成,希望大家除了透過盆栽欣賞獲得植物知識,同時也能一起感受科博館成長的點滴。
中華盆栽藝術全國總會理事長顏明道指出,盆栽成型需要幾十年以上的淬煉,十分難得。台灣省松柏盆栽協會理事長陳岳志表示,盆栽永遠不會有完成的一天,每一天都在成長、每一日都在改變,希望盆栽養成者的樂在其中,能透過科博館這次的展出,達到推廣盆栽藝術欣賞、技術交流等層面。
此次除了在盆栽中常見的五葉松、真柏等,也可看到鮮少在這類展覽中出現的臺灣原生種「軟枝杜松(綠刺柏)」,其原產於臺灣東部蘇澳至花蓮間之海岸斷崖,展品主人王元想先生表示,這盆綠刺柏從他當兵時就跟著他,迄今已近50年的歲月,他十分珍惜。
不同於一般盆栽展示多為競賽或陳列方式展示,科博館為傳遞盆栽教育,特別以實體搭配圖說方式,呈現盆栽養成各階段的樣貌,例如真柏(圓柏)的盆景養成過程:取枝條扦插,成為一、二年生的扦插苗,在盆養八年中經創作的初步造型,再經培養後成為二十年生的盆景素材,繼續由創作者精心管理成形,成為五十年生的盆景。另外,赤松(馬尾松)的盆景養成過程:採收成熟的毬果,先經十至十五天的太陽曝曬,讓毬果的鱗片開裂,取出帶翅的種子,將種子搓揉後去除種翅,播種、萌芽後在田裏培養成為一至三年的實生苗,十二年就可以上盆成為盆景養成的素材,經創作者的栽培、照顧、整枝、修剪、造型等園藝技術,即成二十年生的半成品樹,再創作成為樹齡三十年以上的成品樹。科博館將特展規劃為「教育現場」,盼增進民眾對盆栽及植物知識的了解,並提升欣賞盆栽藝術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