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月30日發表社論,表態支持現年68歲的希拉蕊·克林頓(Hillary Clinton)代表民主黨;63歲的約翰·卡西奇(John Kasich)代表共和黨,角逐2016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紐時》的立場屬於開明自由派,該社論內容,形容希拉蕊為:「現代歷史上,在深度及廣度都是最具資格的候選人之一」;此舉顯見該報對Hillary的推崇,可謂溢於言表;該報似乎並不認為,媒體在影響國家未來重大走向的總統候選人一事,應該儘量保持中立,除了這次公開推薦之外;2008年間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爭,紐約時報就曾表態支持前國務卿希拉蕊,而非現任總統歐巴馬。
在共和黨人選方面,《紐時》的社論指出,雖然卡西奇在共和黨初選中像個局外人,卻是該報認為共和黨內,「唯一的合適人選」。
《紐時》宣佈對這2名候選人表態支持的時間點,剛好是愛荷華州(Iowa),將在周一舉行美國第1個黨團會議的選舉之前。愛荷華州是美國大選,最早舉行黨團會議選舉的州,往往順理成章成為全國矚目焦點。
該報稱讚希拉蕊,至於在民主黨內的主要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紐時》則說他「在經驗上與政策上的廣度都不及希拉蕊」(不過,他堅持改革社會不公,以及洞識中產階級在社會上所面臨的持續痛苦,卻讓Hillary被迫迎戰,也使她進一步提出較為左傾,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政策主張)。社論內容並逐一列舉支持希拉蕊的理由:
首先、Hillary倡導較為可行、有效對抗美國槍枝泛濫的對策,遠較民主黨內其它對手,更為強而有力。
其二、Hillary經濟改革論壇內容,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她提出承諾,增進美國勞工階級的福祉。尤其關於女性勞工權益的保障,著墨尤深,例如女性勞工的兒童照顧權應受保障;以及生病工人離開職場的保護,臨時工與低薪工人的權益捍衛。
其三、關注男女同工不同酬問題,而且更加側重於有色人種女性的薪資不公待遇。
其四、2008年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在國際折衝獲致亮眼成就,讓全球的位高權重者,願意走到談判桌上磋商,尋求解決方案,其中不乏顯著例證,例如Hillary主張對伊朗進行嚴厲經濟制裁,後來才有2015年美伊的核武談判成功。
其五、重視與亞洲國家的合作關係;僅管她希望與中國深化關係,卻不畏懼得罪中國。例如她在克林頓總統時代,貴為第一夫人,卻不憚忌對中國人權紀錄不佳問題,坦率直陳。
其六、在必要使用軍事武力方面,她比歐巴馬總統更加擁有鷹派的果斷性;此一較為強硬立場,與共和黨比起來,更加小心也更有智慧。
其七、關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經貿問題,Hillary可望在保障加入該自由經貿組織,因而被迫失業工人,提供更多再就業協助與權益保障;其保障程度將超越歷任總統,對於該問題,她也比共和黨,付出更多關注。
其八、歷經長期磨練,她的鋼性質地已經磨得更加鋒利,這將有助於她在民主黨居於弱勢的國會,有能力運籌帷幄,推動政務。
在共和黨陣營方面,《紐時》周六社論,也對參與黨內初選的3名候選人,提出如下見解。領先的川普(Donald Trump)被形容為「既沒有經驗也沒有興趣學習國家安全、國防或全球貿易」;克魯茲(Ted Cruz)則是「會為了勝選,而口不擇言」。
《紐時》則支持俄亥俄州(Ohio)州長卡西奇參選,並說他是共和黨內「厭倦極端主義者,以及經驗不足者的充斥賽局中,唯一的合適人選。」對此,卡西奇(John Kasich),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表示,得到《紐時》的支持,深感「驕傲」,對他來說是種祝福,即使《紐時》向來被視為批評美國保守派政黨,不遺餘力的1家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