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彭文正教授「歡喜做,甘願受」,三十多月來,不斷追查「論文門」。他上月底在他主持的《政經關不了》節目上(時段 4:00 - 8:08),根據自身的經驗感受,提起「民主」的觀念。他說他翻遍政治學的一些書,終於「想通了」民主的單一指標是,看「掌握權力者,或者國家機器,如何對待跟他不同聲音,對抗他,持反對意見的異議者。」反過來說,他認為「如果他們是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用報復的手段對付看法和他不同的人,這個國家縱使有千萬般的投票選舉,那仍然是一個不民主的社會。如果人民反對的聲音,可以進到執政者的耳朵當中,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抗議、敵對的看法,政府也能夠有相當程度的容忍,那這個國家縱使沒有投票,仍然是一個民主的國家。...... 」
本文引述書冊網頁相關資料,試論「威權政府體制」下,一般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承受與表現。管見之中,堪有一得。
台灣七十年來的政體變遷與內容
以下簡述台灣七十年來的政體,由極權時代變遷到威權時代,幫助理解台灣的政治現況。
台灣政治苦牢,起自二戰結束,日本投降離開台灣。時值中國蔣政權在國共內戰戰敗,丟失神州大好河山,得美國之助,帶領戰敗將兵,渡過台灣海峽,佔據台灣,旋即擅自以征服者姿態統治台灣。經過二二八、白色恐怖、戒嚴令自 1949 年始,終於 1987 年解嚴,長達 38 年,世界之冠。早期,台灣遭受的是,「極權」政體統治。人民政治思想任由政府箝制,長期蒙受死刑、監禁鐵腕歲月。國、共同是極權政體,「中華民國」卻美其名為「自由中國」。如此洗腦,台灣人民難免懵懂不知何謂「政治正確」。經由「黨外」勇於抗爭之後,打破黨禁報禁,1986 年 9 月成立民進黨,十年後 1996 年而有第一次民選總統,繼而 2000 年國民黨民進黨「政黨輪替」,使民眾誤認民主時代已經降臨台灣。其實不然。恰好於此文完稿日 11 月14 日,民進黨全代會通過中執委於 11 月 3 日通過後提交全代會決議的「蔡英文徵召六都市長提名」。《自由時報》幫腔 「民進黨 35 年:從爭取民主到穩健執政」、「民進黨必須要用最好的表現,證明我們值得台灣人民的信賴和託付」。政府、媒體,正在聯合開「民主」倒車。麻薯手內出 (moa-chi chhiu lai chhut),自家人酌情大內宣,政治搭檔一唱一和而已【註】。
「制式」和「自學」的民主知識
制式「師說」的文字民主
現今台灣,多數人民對「民主」的主要心得,停留在學校陋習傳授書本的文字知識。近代科技網路,在電腦鍵盤上,彈指之勞,也可尋獲大量「民主」文字資訊。例如,輸入「民主指標」,就可由「民主指數」尋找到以下五個「民主指標」:1. 選舉程序與多樣性,2. 政府運作, 3. 政治參與,4. 政治文化,5. 公民自由 。這些「民主指標」,列表詳述的內容,繁雜得令人步入「忘我」境界 —「忘我」剛好是威權政府施加於人民的催眠術 — 人民「忘我」而構成沈默大眾,就不會了解自己有權可與政府持不同意見。
按照教科書與網頁上的字面定義,民主是「人民支配的政體,最高權利屬於人民,由人民直接行使,或經由自由選舉制度產生的人民代理人行使。」用大家所熟悉的林肯的話來說,民主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權。另外有民主概念這麼說,「『民主』 是一種集體決策模式。跟其他決策模式相比,民主有兩大特色。第一,社會上所有成員(或至少是所有成年成員)都可以參與決策過程。第二,作決定時,每個成員的『話事權』均等,不會出現某些人的意見較受重視的情況。」。
凡此種種民主的字面定義和概念,是學校教科書的首選,學生從文字記憶所學,難免止於考試得份,不能成為「精神的原動力」,也就不能讓自己在生活中懂得堅持自己的民主權益,自認是國家的主人,而選任的官員是公僕。成群的沈默大眾,便不知不覺構成民主時代的「威權體制溫床」。
自學「生活」的文字民主
課外閱讀,舉以下四本書:
左起:Politics、《司法與惡的距離:尖尾週記》、Our Damaged Democracy — We the People Must Act 、《談修養》。圖/作者提供
一、《政治學》Politics(Andrew Haywood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這一大本《政治學》是大學教科書。筆者非專攻政治學,只限即興閱讀收益。與本文「民主的指標」有關部分,書中對「極權 totaritarian」與「威權 authoritarian」政體詞彙,詮釋深廣。對「威權」剖析,主要概念是(試譯)「威權主義(authoritarism)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政府信仰或實踐。在這種信仰或實踐中,無論民眾是否同意,政府都可以行使其權限(authority)。權限因有其合法性,當應來自下層。威權政權強調對個人自由的權限要求。然而,威權主義通常與極權主義不同。與君主專制、傳統獨裁和大多數軍事統治形式相關的威權主義,尋求的是從政治教育群眾,而不是廢除公民社會。」(頁 277 )。其他細節複雜,各地因歷史、國家、社會、經濟、軍事、政治、教育不同,所奉行的威權主義即有所不同。
讀者理解「極權」、「威權」、「民主」的廣泛定義,分別後,可試圖理解自己目前面對的台灣政體的演化過程。筆者認為,台灣「極權」時代已經過去,但尚未直達「民主」時代,如今停留在政府處處引導人民「選擇服從」的「威權」時代。政府首要考慮是當政公僕的權力,而非人民主人的權益。
二、《司法與惡的距離 — 尖尾週記》(陳師孟 允晨文化出版 2020)
書分二部,第一部是「司法 vs 人民:公道自在人心」,第二部是「司法 vs 監察:真理愈辯愈明」。這二個「民主」要題,發人深省。
前監察委員,亦即在書中遵從彭明敏教授為「台獨導師」,也著有《老綠男有話說》的陳師孟教授,以他二年當監察委員的實際經驗與感受,說了不少「生活民主」的話。在第一部的引言中,他問「 有沒有搞錯,司法 vs 人民?公平正義是司法的註冊商標,司法權的最終 — 也是唯一 — 目的,就是為了釐清真相、辨明是非、揚善抑惡、伸張公義,曾幾何時變成司法『對抗』人民,人民要向司法討公道?」他繼而感嘆「 真正讓尖尾(陳教授因愛『豬』而有此自嘲暱稱)確認司法已經像是戴上了『魔戒』的咕嚕(Gollum),不能再縱容司法的枉法濫權下去 [的時候],是在進入監察院的兩年間,包括上述政治冤案在內的千百件人民陳情書,大多指向司法審判不公,深入查證之後,卻有許多顯示裁判品質低落、法律見解偏頗,難怪當事人不服。」
在第二部的引言中,他得到了答案和不解:「 沒有搞錯,司法和監察同是〈憲法〉設定的憲政機關,卻正處於水火不容的對抗狀態。. . . . 有云,絕對的權力,絕對使人腐化,在台灣,司法權正是一個絕對的權力,司法官的腐化豈是奇怪!好在我國現行〈憲法〉還有監察權的設計,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司法體系的集體腐化。蔡政府不待司改成功,竟然先籌『廢除監察院』,為司法敗類消滅唯一的『天敵』,還真不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膏藥?」
以上短短數語,道盡了民間百姓對司法不公的滿腔怨言。
三、《民主遭到損壞 — 人民必須有所作為》Our Damaged Democracy — We the People Must Act (Joseph A. Califano Jr Touchstone 2018)
作者 Califano Jr 著作等身,共寫十四本書。這本《民主遭到損壞》的著作時間,社會背景是,川普空穴來風,無端警告選民,他二年後的續任總統競選,必將被民主黨操作以致敗選 — 一般認為他是在未雨綢繆,提前準備二年後輸選時,能用此「竊選」指控,藉口翻盤。他果然於 2021 年 1 月 6 日副總統依憲法在國會確證拜登當選之日,真以「竊選」當口號,鼓動眾人武力侵佔國會大廈,以求迫使副總統違憲停止確認拜登當選。此傷天害理的暴動,染成命案。所幸美國司法制度有其歷史基礎,民主程序堅固如山,不易受少數人操弄,副總統彭斯歷險不驚,未受擺弄。
Califano Jr 是三十年的老華府,華盛頓沼澤親身體驗,看到的不是有如台灣的「司法體系的集體腐化」,而是政客的權力、金錢、政治已經不僅使國家民主失去功能,而是國家民主已經被摧殘得支離破碎。他寄託修復「民主」的對象是「我們人民 We the people」,修復民主,重點不在「司法改革」,而是為遵從美國憲法,是為子孫福祉。寥寥數語的美國「憲法序言」中,有這麼為何創制憲法的最後一句話「. . . . 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posterity)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此書防塵套上的推薦短評有一引言 “If the opposition is the intimately familiar one — in the words of Pogo, ‘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he is us’ — then so is the solution. What we have broken, we can mend if we have the will to do so.”(筆者譯「如果反對派是非常熟悉的人 — 用連環漫畫人物 Pogo 的話來說,『我們遇到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那麼「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自己打破的東西,該由我們自己修補,若有志,事必成。」
四、《談修養》(朱光潛 洪範 1985)
本文「篇頭圖」採用一年多前發生的事。在新北市身兼三個社區管理委員會前主委劉承武檢察官,去年在管理委員會會議上,咆哮住戶。理由是,在這個完全不是預定「密室會議」中,「禁止直播」的議案表決,只有「一票」贊成,在場其他委員都反對。因為「一票」迎合了他的意思,劉檢察官就在會場盛怒咆哮,自抬「主席」身分,搬出憲法解釋,妄想以「一票」強行「禁止直播」。對此表現,司法部長蔡清祥第一時間痛批「惡行惡狀、丟檢察官的臉!」讀者打開會議實況視訊 ,就可體會「威權」官員的心靈深處。他們毫無修養,所用慣技是,企圖靠自己的單面判斷迫使會員盲目服從。
修補社會威權弊端,踏上民主正軌,談何容易。筆者思考有何條件的人才能勝任。隨意拿起床邊書,七十年前中國美學家朱光潛寫給當代中國年輕學生的《談修養》書中,有一段話,擲地有聲,很可借鏡,諦造佳績。他的肺腑之言是「. . . . 人之所以為人,就不能不被最大的抵抗力所屈服。我們如果要測量一個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標準就是,他對於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換句話說,就是他對於環境困難所表現的意志力。. . . . 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人的動『可以』不被抵抗力所阻。......,因為世間大多數人仍是惰性大於意志力,喜歡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徑走,抵抗力稍大,他就要繳械投降。」
「民主」就是要由這樣不因「抵抗力稍大,就要繳械投降」的人來領導,才有粉碎威權,改革社會成為「真正民主」的希望。
結語
形成「威權政府」並不困難,因為彭文正教授的「民主的指標」,烙印在官員和百姓的額頭上,百姓只要在鏡前注視額頭烙印思索,背道而馳,大力污衊異議份子就可形成「威權政府」。「極權」是過去由國民黨總統兼黨主席派任台北市長,明暗地操控地方首長選舉;「威權」是目前民進黨中執會已經通過由總統兼黨主席提名六都候選人的草案,今天全體會員代表大會已經通過。國、民兩黨都鼓勵人民,國家救星就是說謊造假(「反攻大陸」、「草稿就是合格論文」),也必要「選擇服從」。現今「威權時代」,就如此由官員自詡「英明總統」和良知百姓被「蔡衛兵」叱罵「赤共匪諜就在身邊」的昔日「領袖萬歲」聲中「自然成」。
在威權政府之下,「有什麼政府就有什麼人民」和「有什麼人民就有什麼政府」混淆不清。倫理道德大半應從社會本位出發,民眾若不以社會為重,一味依附權勢,私心自用,就難看透社會中的虛假「民主」。我們呱呱落地時,一無所有,回去時,個人所留、所求將已蓋棺論定。生前只能希望到過的社會,將會因為有過自己對社會的改革用意,人們的倫理道德將會更好。
【註】報載「因應 2022 大選布局,民進黨『中執會』於 11 月 3 日通過『2022 年直轄市長暨縣市長提名特別條例』草案,直轄市長人選及爭取連任的黨籍縣市長提名,由身兼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徵召、經中執會通過正式提名為候選人。此草案已於 11 月 14 日全代會通過實施。」地方首長選舉由高層確定總統/黨主席包攬候選人提名大權,程序與「徵召」用辭(「召」:字意特指「上對下的呼唤」),同是模糊基層初選權益的「威權言行」。程序詭異的是,由「中執委」通過身兼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徵召候選人,黨主席/總統徵召後還要經過同一班「中執會」會員通過最後候選人。這是黨主席/總統在徵召?還是中執委委員們在徵召?試問,假如「中執委」不通過,如何收場?如此矛盾程序,放諸四海「皆不準」,但願民間團體制定議事程序,不要黨國至上,有樣學樣。 (2021.11.14 完稿於美國俄州辛城)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