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見證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白宮簽署了奧斯陸協議(The Oslo Accord)。當時許多人對此協議寄以厚望,但25年過去了,和平未見進展。在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始終力挺以色列,引發巴勒斯坦不滿。川普政府以斷金援、關代表團方式施壓,意圖迫使巴勒斯坦重回談判桌,但此舉能否奏效,存在疑問。
奧斯陸協議曾為和平帶來曙光
25年前的9月13日,在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見證下,以色列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於白宮草坪簽署「奧斯陸協議」。兩人歷史性握手的那一刻,讓許多人認為,以巴和平終有一天會到來。但25年過去了,夢想開始幻滅。
奧斯陸協議正式名稱為「臨時自治政府安排原則宣言」(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on Interim Self-Government Arrangements)。根據協議,以色列將逐步撤出加薩與部分約旦河西岸土地,交由新成立的巴勒斯坦當局(Palestinian Authority, PA)管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當局在5年過度期間內,透過談判完成耶路撒冷地位歸屬、巴勒斯坦難民、猶太屯墾區、安全與邊界等爭議性議題,最後再簽署最終和平協議,結束衝突。
諾貝爾和平獎加持 卻未帶來和平
奧斯陸協議讓拉賓、阿拉法特以及當時的以色列外交部長裴瑞斯(Shimon Peres)共同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奧斯陸協議看似為解決長年糾紛、朝和平共存的方向發展帶來曙光,但事實上,隨之而來的,卻是以、巴一連串的悲劇:
首先,拉賓在1995年遭以色列右翼極端份子暗殺身亡;5年過渡期屆滿,永久協議落空。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在2000年爆發;自2007年激進的哈瑪斯組織(Hamas)取得加薩走廊(Gaza Strip)控制權後,以、巴曾爆發過3次戰爭。
巴勒斯坦人視約旦河西岸為未來建國後的領土,但以色列在此的屯墾住宅卻數倍增長。截至目前,在約旦河西岸和巴勒斯坦人視為未來首都的東耶路撒冷,住著大約60萬以色列屯墾居民。
此外,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總理現在領導的,是被認為史上最右翼、最強硬的以色列政府。
遭控偏袒以色列 巴勒斯坦拒絕美當調人
川普在2017年1月上任,一直採取偏袒以色列的做法。
首先在去年12月,川普打破美國政府多年來的政策,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在今年5月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到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痛批川普的做法,猶如在和平努力上打了一記「世紀耳光」(slap of the century)。阿巴斯拒絕接受偏袒以色列的川普政府,再擔任以巴和談的中間人。
對於巴勒斯坦的激烈反應,川普今年起逐步採取報復行動。川普表示,既然巴勒斯坦無意與以色列和平談判,美國為何要再付出大把的金錢給他們?
美國斷金援關代表團 施壓重回談判
今年1月,美國把原本承諾對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 Relief and Works Agency for Palestinian refugees, UNRWA)的1億2,500萬美元援助,大幅削減了6,500萬美元,只提供6,000萬美元。
今年8月美國又撤回國際開發署(USAID)對加薩走廊的2億美元的經濟援助。8月底,美國宣布全面停止對UNRWA的所有資金捐贈。9月初,川普下令停止對照顧巴勒斯坦人的東耶路撒冷醫院2,500萬美元援助。
在本月10日,美國進一步以未能促使以巴進行有效和談為理由,宣布將關閉「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華盛頓代表團」(PLO office)。
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與美國政府數十年來的主要溝通管道,一旦關閉代表團等於切斷官方斡旋機構的往來。
巴勒斯坦拒絕屈服 和談重啟難上加難
對於駐華府代表團將被關閉一事,巴解組織秘書長艾瑞卡(Saeb Erekat)譴責,這是繼刪減醫療、教育、經濟等人道援助後,川普政府對所有巴勒斯坦集體懲罰的另一個舉動。艾瑞卡批評美國站在歷史錯誤的一方,保護犯下戰爭罪行的罪犯、摧毀兩國方案。他說,美國不是和平協議的任一方,沒有資格坐上談判桌。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ud Abbas)則拒絕屈服壓力。他的發言人魯德內(Nabil Abu Rdeneh)表示,自治政府將持續致力於讓巴勒斯坦獲得國際合法地位,也會堅持重要的原則,這比與美國的關係來得重要。
川普上任以來,多次宣示要讓超過60年的以巴衝突劃下句點。但在巴勒斯坦方面認定美國偏袒以色列,不再是「誠實的中間人」情況下,持續施壓未必能讓巴勒斯坦重回談判,中東和平前景依然暗淡。
※本文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