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以時代性剖析易經的智慧之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以時代性剖析易經的智慧之源

 2021-12-28 09:30
作者指出,在「征伐」的路途上,人類最不能迴避的,還是面對自己,並且最後,還是要死去。左起: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崙。圖/擷自維基百科,民報合成
作者指出,在「征伐」的路途上,人類最不能迴避的,還是面對自己,並且最後,還是要死去。左起: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崙。圖/擷自維基百科,民報合成

在這個時代中,身體與心靈的疾病日益繁多,當社會和世界越趨於二元對立,身心分離的狀態越來越常發生。

到底,為何會這樣呢?人類社會的變動及運作模式,正遭逢何種困境呢?在切入這個問題前,先來談談宇宙法則吧!在資本主義主導的社會中,「攫取」與「掠奪」,似乎是一切的道理。傳統的世俗價值,總是提供著一個「不斷往上爬」的思維與世界觀。

這個世界觀並不讓人感到陌生,諸如:征服歐、亞、非三大洲的希臘帝國皇帝亞歷山大大帝;擁有最大片土地的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黃金時期;在法國大革命後竄起的拿破崙法蘭西皇帝。從一個個一路往上爬,達到最大巔峰的國王(King),最後亞歷山大大帝死於遠征途中,成吉思汗在歸返故鄉的路上駕崩,拿破崙在被流放的小島上,孤寂而終。

可見,在「征伐」的路途上,人類最不能迴避的,還是面對自己,並且最後,還是要死去。也因此,到底什麼是「獲得」,什麼是「失去」。表面的「獲得」,真的是「獲得」嗎?而慘痛的「失去」,也真的是「失去」嗎?

這是人類打從有歷史記載以來,一直在「自問」與「自省」的。如果說,不斷地「掠奪」,並無法真正帶來自身的「平靜」與「祥和」,那什麼才是真的人類所能夠真正擁有的呢?或許,過去的帝王在追求的是「擁有的土地大小」,在人們身上則是「擁有的金錢多少」,在網路世界裡頭顯然是「按讚數與聲量大小」,這些競逐,控制了人類大多數的時間和腦容量!

所以,一個推進性的「驅動力」,彷彿無止境地推著人們往前跑,忘記了此刻身在何處與何方?不知不覺,人類離開自己異常遙遠,對於身處的環境也非常陌生,甚至今天吃了什麼,也沒什麼留意。在把身心都「拋出去」,來應付四面八方「要求」與「指令」時,我們只有用「發瘋」來做出回應了!

有趣的是,心理學與精神醫學,似乎不再能夠滿足這個時代了!然而,卻有著一門更古老的學問,到現在看起來,還是如此神奇與貫通「人性」和「人類世界」。《易經》是漢族最為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為古代華夏巫師運用六十四卦以預知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之一;《易經》用一套符號形式系統描述事物的變化,表現了華夏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

易經的思想,跟現今社會的走向不同,主張「調和」。如果說,物理學提出,萬物都是由質子與電子組成,那在易經的概念裡頭,對應的就是陽與陰。而陽與陰的配對,就跟排列組合一樣,貫穿了「天、地、人」三層的維度,並且從先天八卦,推演到後天八卦,形成八八六十四卦的巨大「大數據」,甚至因為六個爻位,在考量變爻的變異性下,成為一個相當「精準」且「龐大」的生命密碼資料庫。

譬如,小畜卦裡頭談到的,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在密雲不雨之下,整片天空被烏雲給籠罩了,象徵「人謀不彰」、「天道隱微」,所以在此刻,也無法有太大的作為,甚至因為輕舉妄動,可能遭致災禍。所以,此刻易經奉勸大家「好好地儲備自己」,以「蓄積能量」,務必沉潛,未來才足以有所作為。短短的幾句話,道出了生命的奧妙與處劣勢之下,人必須能忍別人所不能忍,才有機會「破繭而出」、「羽化成蝶」!

另外,像是訟卦就提到了,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指的是在於人際間,要懂得「明哲保身」、「有所分寸」,若不經意逞了口舌之快,容易遭致災禍!所以,在訟卦之下,人們就得避免爭端,「守正」而與勢推移,終究可以平安度過。相反地,若是不信邪,硬是要挑戰,或是不分青紅皂白地「進攻」,後果將不堪設想……

也因此,在易經的世界觀裡頭,沒有絕對的高峰,也沒有絕對的低谷。在順勢,要保守內心;在逆勢,要充實自己。這提供了現今處在「非進不可」的普羅大眾們,一盞重要的明燈與指引。其告訴了我們:「處在時時觀照自己,綜觀全局的心態和視野之下,自然能夠帶著平順與喜悅的內心,安度每一刻!」


易經的思想,主張「調和」。示意圖/Pixabay、維基百科,民報合成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