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30年前的新媒體 ! 綠色小組賣錄影帶對抗國民黨「老三台」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30年前的新媒體 ! 綠色小組賣錄影帶對抗國民黨「老三台」

 2016-05-09 14:34
綠色小組重要成員王智章、李三沖及推動影像保留的井迎瑞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跟年輕觀眾對談(李秉芳攝)20160508
綠色小組重要成員王智章、李三沖及推動影像保留的井迎瑞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跟年輕觀眾對談(李秉芳攝)20160508

綠色小組,一個以拍攝社會運動為主的影像製作團體,成立於1986年,以簡便的器材拍攝、記錄台灣在解嚴前後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與政治事件。在出版自由尚未解禁之前,透過非正式管道發行錄影帶傳播社運相關的影像與資訊,企圖顛覆當時主流媒體「老三台」的官方說法,奠定了台灣紀錄片的獨立性與反抗精神。

今年適逢「綠色小組」成立30週年,「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在網站上以短片形式陸續發表綠色小組拍攝的影片,其中有些是從發表過的影片重新修剪而成,有些是迄今尚未發表過的珍貴片段,由小組成員與當年的社運夥伴共同擔任影片的編輯工作。

成員李三沖表示,希望藉著這些影片重新回顧那個年代的社會運動的某些面向,同時也希望這可以為年輕的世代認識那個年代的社會運動開啟一小扇窗口。

此外,因應科技及影像數位化,綠色小組也推出三十週年紀念隨身碟,內有有五部重要作品包括1130桃園機場、520事件、反五輕運动、生死為台灣(鄭南榕出殯 詹益樺自焚) 、遠東化纖罷工事件。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與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共同策劃單元「如果紀錄有顏色:綠色小組30週年」,完整回顧綠色小組的紀錄影像,重新將素材整理上字幕,在影展中放映21部珍貴的綠色小組作品,讓這些珍貴的民主進程記錄影像與新世代的年輕觀眾見面。

主辦單位昨(8)日邀請到綠色小組的主要成員王智章(麻子)、李三沖,以及長年致力於研究與保存綠色小組影像的井迎瑞教授,與影展觀眾分享綠色小組所經歷的世代、所代表的影像語言、觀點及精神。

李三沖說,綠色小組有三個主要任務:紀錄、傳播與戰鬥,他把綠色小組定位為社運的一部分,而攝影機就是他們參與運動的重要工具。

他回憶自己當年參加的第一場運動是桃園機場事件,抗爭現場位於荒郊的高速公路上,李三沖笑著說,「當下到了現場其實蠻害怕的,一直很想拍點什麼,但真的在現場的時候,反而不知道要拍什麼,就是盡可能把看到的都拍下來」後來新聞報導出來,只有自立晚報跟綠色小組的影片有警察對民眾丟石頭的畫面,跟大家以為的真實情況完全不同,桃園機場事件也讓綠色小組一戰成名。

麻子則戲稱綠色小組算是解嚴前後,比較有代表性的「小眾媒體」,他們通常當天拍,當天晚上就徹夜剪輯處理所有的影像素材,隔天就把大量的影像用車子送到中南部去發送,為了跟新聞台搶時間,拆穿御用媒體顛倒是非的謊言,曝光事件真相,當時真的很拼命。

綠色小組保存下來的錄影帶/李秉芳攝

李三沖提到,當時綠色小組維持營運的經費來源主要是靠販售錄影帶,有攤販會幫忙帶到夜市或一些演講現場販售,但是錄影帶的製作速度太慢了,搶不過電視新聞,因此在1989年,綠色小組開始嘗試做無線電視,當年電視台都控制在國民黨的手上,他們無法順利申請頻道,只好從中國大陸走私比較便宜的發射設備到台灣,原本想要用打游擊的方式開著小貨車到處移動做發送結果失敗,後來選擇在尤清的競選總部開播,創辦台灣首家民間電視台「綠色電視台」,主播戴著斗笠蒙著臉播報新聞,成為經典畫面。

綠色電視台播報新聞的節目畫面/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關於綠色小組的發展,麻子說,由於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那許多當年的社運參與者也進入體制內,加上他們無法繼續靠販售錄影帶維生,整個大環境的改變,綠色小組於1990年底選擇解散。留下1800卷VHS錄影帶,總計3000小時的影像紀錄。

一手促成綠色小組影像檔案化的井迎瑞教授說,在影像還沒有數位化的時代,其實要保存那些珍貴的錄像並非易事,但他認為這件事情一定要做,這些歷史紀錄必須要檔案化。

1998年,綠色小組將他們保存的影像資料交給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管理,2006年,綠色小組與社運界和傳播界的朋友成立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同時開始與台南藝術大學合作,以教育部的補助款進行原始錄影帶的修復、轉錄、數位化與網站的架設,讓更多珍貴影像得以保存並流傳。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