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的青少年在滑手機、打電玩時,他卻在家裡舉辦廟會。「廟會是活教材,比打電玩電動好很多,我自己手工做迷你版的神轎,打造廟會的場景,自得其樂」,22歲吳翊銓表示,自己從小就被父親帶著看各地的廟會活動,也跑遍全台的遶境活動,廟會熱鬧的感染力很強,喜歡看廟會的孩子,都會做一頂屬自己的神轎,自己就是這樣開始的。
吳翊銓說,小學五年級時,老師在勞作課出題:「很多人一起完成的工作」,他就想到廟會,那是他從小印象中很多人一起合作完成的事。吳翊銓用油黏土和廢紙、 鐵絲、做很簡單的神轎。後來學會廢物再利用,把原子筆內的彈簧拆來當旗子的底座,這樣才會晃動,神像的鬍子是毛線一根根黏上去。
吳翊銓巧思拿原子筆內的彈簧當旗子的底座,才讓旗子能自然晃動。記者蔡育豪攝影
十年來科技進步了,在美術社可以買到日本公仔土,雕塑起來更好看,再加木頭、顏色上漆,質感就出來了。「我用電腦列印出圖案,取代手工彩色筆繪畫,精緻度就更好」吳翊銓說。
曾經就讀台北中國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高職時也曾在宏達電建教實習過,但因故休學返回高雄大社,吳翊銓表示,現在想要再回校把學業完成,樹德、實踐都有相關藝術科系,是他努力的目標。
吳翊銓說,全台大約有五、六十人在製作這類的迷你版廟會模型,同好們也會不定期舉辦嘉年華會,每個人就是一間宮堂,各自出轎,租借室內場地,呈現一場如同真實的廟會活動。「廟會遶境會放煙火,我們就用婚禮的小拉砲取代,用投影燈營造氣氛,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吳翊銓表示,這是一種同好間的交流,看看別人的手藝,值得學習的就要學起來補自己的不足。
吳翊銓說,從小父親就會帶他去宮廟看神轎,介紹廟宇的歷史,自己也會拍照量尺寸。為了更了解廟會文化,他會到全台去看遶境,不懂的就問人,例如文武轎,就是有屋頂跟沒屋頂差別。
神像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吳翊銓精心打造,毫不含糊。記者蔡育豪攝影
「這是興趣,是手工藝品,是藝術品,不會去開光和膜拜」吳翊銓說,這些迷你廟會相關手工型,只能觀賞、收藏,不能上香供奉膜拜,這是一條界限,不能踩越紅線。
吳翊銓指出,拜網路發達之賜,愈來愈多人注意到這個領域,這些模型對國中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學生寫信要來買他的作品。「我大都拒絕,因為他們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而且不一定全然了解廟會文化的意義」。
平均一個手工模型可以賣到四、五千元,甚至有宮廟的主委向吳翊銓訂做整組廟會模型,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這些不是玩具,我是當藝術品的心態來製作,讓它的收藏價值更高」吳翊銓說,喜歡參與廟會的孩子,真的不會變壞啦!
全台約有五、六十人在製作縮小版廟會模型,為了逼真,還會打上煙火投影。(吳翊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