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第一人!「草蝦之父」廖一久院士獲「日本水產增殖學會」名譽會員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第一人!「草蝦之父」廖一久院士獲「日本水產增殖學會」名譽會員 

首位非日本籍人士獲得該殊榮

 2017-05-04 10:29
廖一久院士榮獲「日本水產增殖學會」名譽會員,是該學會成立半甲子以來首位非日籍人士。圖中其手持的是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合著《世界蝦類養殖之動態》一書。圖/海洋大學提供
廖一久院士榮獲「日本水產增殖學會」名譽會員,是該學會成立半甲子以來首位非日籍人士。圖中其手持的是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合著《世界蝦類養殖之動態》一書。圖/海洋大學提供

台灣學界再獲國際肯定。有「草蝦養殖之父」美稱的中研院院士、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廖一久,在水產研究與產業傑出貢獻備受推崇與肯定,月前獲「日本水產增殖學會」遴選為名譽會員,是該學會1952年成立以來第六位,也是唯一一位非日本國籍的名譽會員。海洋大學近日與國人分享這個榮耀。

「日本水產增殖學會」原名「日本水產增殖談話會」,成立於1952年10月,1991年4月更名為「日本水產增殖學會」,會員人數最多時高達1,500人,於1996年開始設立名譽會員制度,選出對水產領域具有特殊學術貢獻者,並經該會之評議員會議與總會審核通過後授與。

為該學會第六位名譽會員

迄今,該會選出的名譽會員僅出口吉昭、古川厚、楠田理一、熊井英水與村田修等五人,都是日本水產學術界的重量級學者,今年3月,廖一久院士成為該學會成立一甲子以來,第六位得此殊榮的學者。

廖一久院士早在1962年於日本東京大學留學時代即加入「日本水產增殖學會」,會員資歷長達56年,1998年至2016年曾經擔任過該學會臺灣支部長。該學會每年按季發行學會誌「水產增殖」,是水準相當高的學術期刊,廖院士先後在「水產增殖」與其他刊物中以日文發表論文,多達26篇。2002年,廖院士更在在日本水產學會70周年紀念國際研討會「特別演講」中,發表「Roles and contributions of fisheries science in Asia in the 21st century」一文。

水產養殖先鋒廖一久院士,1968年自日本東京大學學成歸國後,即投身水產試驗所,推動臺灣水產養殖的發展,領先全球相繼完成草蝦、烏魚、虱目魚等之人工繁殖技術,奠定了臺灣魚蝦人工繁殖技術的基礎,並將技術移轉至民間,促進臺灣漁村經濟發展,改善了漁民的生活,不但提昇了臺灣在國際水產學術界的地位,更加速臺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讓臺灣贏得「養殖王國」的美名。

為養殖業帶來數千億產值卻未申請專利

廖一久院士因研發草蝦養殖技術,帶動臺灣草蝦養殖業急速發展,1987年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他迄今發表470餘篇論文及多本專書,擔任許多國際性學會與期刊的重要職務,在1968、1969 及1978年成功發展草蝦、烏魚及虱目魚之養殖技術,為水產養殖業帶來數仟億元產值,銷日量曾佔日本草蝦進口總量的一半以上,且他沒有申請專利,對於普及養殖技術有卓越貢獻,不僅在學界、在水產養殖界中都十分受尊崇,獲「草蝦養殖之父」美名。

廖院士先前受訪時曾提及:「如果是有利於全體人類的事,我還是不贊成用專利限制其應用。像是當年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博士,就不願意申請專利,以免造成疾病防治的侷限」

廖院士2002年退休後,擔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持續領導研究團隊,從事水產養殖及水族生理、生態等研究和實務。一生中獲獎及榮銜無數,1990年榮膺第三世界科學院(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現為世界科學院院士(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TWAS)、1992年當選第1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水產界院士、世界養殖聯盟終身成就獎、日本旭日中綬章以及象徵國內學術研究最高榮譽的總統科學獎等。

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句話是,「這輩子做不成孔子孟子,那就做個傻子吧!也許就是這樣,才會去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吧!」也是他為年輕後輩樹立的最美典範。

【廷伸閱讀】
《經典科學人/創千億水產產值卻不以技轉發財 廖一久院士:「作不成孔子孟子, 就做個傻子吧!」》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