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每5分鐘1人罹癌 衛福部:篩檢降低風險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每5分鐘1人罹癌 衛福部:篩檢降低風險

 2017-12-28 10:42
衛福部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156人,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較2014年減少6秒,新發罹癌人數以大腸癌最多,連續10年蟬聯冠軍。圖/pixabay
衛福部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156人,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較2014年減少6秒,新發罹癌人數以大腸癌最多,連續10年蟬聯冠軍。圖/pixabay

衛福部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156人,平均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較2014年減少6秒,新發罹癌人數以大腸癌最多,連續10年蟬聯冠軍,男女十大癌症排名稍有變化,男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超越膀胱癌,女性皮膚癌超越子宮頸癌。衛福部指出,人口老化及飲食西化、肥胖等問題,將使每年新發癌症人數還會持續上升。

最新出爐的2015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原預定於2018年4月中旬公布。依據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受到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影響,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2015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4年同為63歲,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同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及食道癌。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每10萬人中有302人罹癌,較2014年每10萬人減少1.8人;其中大腸癌標準化率相較2014年每10萬人減少1.7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下降最多的癌症。

以男性來看,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6.5人;前10大癌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膀胱癌;女性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則每10萬人口273.1人;前10大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發生在男性居多者為口腔癌與食道癌,分別為女性的11.6倍與15.8倍皆與吸菸、飲酒、嚼檳榔息息相關。大腸癌發生人數雖10度蟬聯第一,但發生人數首度下降,較103年減少185人,顯示民眾參與大腸癌篩檢的效果已逐漸產生。

若從長期趨勢來看,國人整體癌症標準化發生率近年來呈現上下波動,死亡率則呈趨緩且有穩定下降之趨勢。分析10大癌症之標準化發生率,肝癌、胃癌及皮膚癌已連續6年呈現下降,大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及食道癌近年來呈現上下波動,乳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仍呈現增加狀況。

有關篩檢降低癌症發生率的貢獻度,以大腸癌為例,國外實證顯示大腸癌篩檢可貢獻逾5成,國民健康署依據歐美先進國家醫學實證,免費提供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FIT),此種檢查安全、簡單又準確,沒有侵入性、不會疼痛,方法簡單,而且可以發現癌前病變,即早切除可有效預防癌症發生。自2004年迄,今近七成符合篩檢年齡的國人曾做過大腸癌篩檢,經篩檢發現,有93%以上是屬於癌前病變及0-2期的癌症,預後佳,5年存活率將近7成,但若不是經篩檢所發現的癌症,則早期個案比率不到3成(僅24.8%),預後較差,且經過本土最新的資料分析,大腸癌篩檢可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達4成4。

不僅是大腸癌篩檢,子宮頸癌和口腔癌也一樣,經由篩檢可找到「癌前病變」,經由簡單的治療就能事先防止其轉變成癌症,所以未曾來篩檢的民眾不要怕篩檢,也不要認為沒症狀,就不必去檢查,篩檢找到的是「好家在」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但若錯失這個阻斷癌症的先機,等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可能就為時已晚。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30-50%癌症的發生是可以避免的,菸、酒、檳、過重或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致癌性病毒感染等都是導致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國人好發的前幾名癌症,都與前述致癌因子有關,民眾不能不防。如:口腔癌與抽菸、喝酒、嚼檳榔息息相關,而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則是導致大腸癌、女性乳癌、甲狀腺癌、卵巢癌、子宮體癌及攝護腺癌發生的主要原因;

至於肺癌的發生受到吸菸與二手菸的影響甚大,而室外空污的影響已有國際實證,亦為全球所關切。面對空污,環保署已積極致力於空品改善工作,呼籲大家也一起幫忙推動污染減量,如多走路與騎腳踏車,配合大眾運輸之交通工具,減少開車與騎機車,一方面可以達到健康促進,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到環保,並且在空污來襲時採取有效保護措施。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