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的乙未戰爭時,客家族群寧死不屈,並組織義勇軍,在徐驤、吳湯興、姜紹祖、劉永福等人領導下的客家義軍,兵分臺灣南、北各地和日軍廝殺,對抗時間長達6個月,死傷十分慘重。他們都是奮勇保衛家園的客家抗日烈士。
1927年日治時期的客庄農民組合運動,桃園的客家人要求日拓土地比原來減租問題,桃園客庄發起抗議地租與肥料價格過高運動。到戰後風起雲湧的台灣民主改革運動,在台灣整個民主化的發展過程,客家人表現出堅毅果敢、正義忠勇的民族性。
從1949年宣布戒嚴到1987年解嚴,近40年時間,國民黨建構了堪稱全世界最頑強的軍事戒嚴體制。在台灣近代民主運動史上,如果要尋找一個重要的關鍵點,一個開創新局的里程碑,那麼40年前發生的「中壢事件」,正是一個分水嶺,一個波瀾壯闊的民主抗爭時代的開端。
戒嚴時期,黨外人士以無比的膽識和決心,無畏國民黨的威脅恐嚇,對威權體制發出擲地有聲的批判,或採取果敢反抗的行動。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美麗島事件,沒有美麗島事件,就沒有民進黨,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民主化。
1975年,台灣人民對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被作票而落選之事極度不滿。1977年11月19日五項地方公職選舉,是國民黨在台灣實施地方自治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桃園縣長選舉,國民黨原以為他們能用過去一貫的壓制、操控手法得逞,不料,這種壓制受到在野黨外力量和台灣群眾前所未有的反撲。11月19日在中壢國小的投票所,被民眾糾舉出舞弊情事,選務人員敷衍處理,因為檢警處理不公,終於點燃了台灣人心中已久的怒火。引發群眾包圍中壢分局,翻覆軍車與焚燒「中壢警察分局」的暴動事件。而這第一把怒火,就是在中壢這個客家小鎮,率先揚起。
桃園縣長選舉結果,許信良以23萬5946票,贏過歐憲瑜的14萬7851票,許信良當選桃園縣長。黨外當選4位縣市長、當選21席外省議員,林義雄、張俊宏、邱連輝等人進入省議會,加速日後台灣民主運動開展。
這次以「中壢事件」、「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桃園機場事件」為主的影像展,均發生在台灣戒嚴年代,並帶動解嚴前後的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因此,本次展覽既回顧歷史,將歷史照片、重要檔案史料、傳單、紀錄片完整的呈現,許多民主前輩,用血、用淚,無怨無悔為台灣寫歷史。我們要讓年輕世代,瞭解臺灣現在的民主、人權,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大家應更珍惜現在擁有的民主自由。
《中壢事件40週年研討會與特展》
特展時間:2017年11月15 - 19日
學術研討會時間:2017年11月19日(週日)上午10:10~下午5:20
地點:中壢藝術館二樓演講廳(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16號)
記者會:2017年11月19日(週日)上午9:30
地點:中壢藝術館一樓
指導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單位:桃園市新桃文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