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私校董事會問題面面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私校董事會問題面面觀

 2016-08-19 14:12
東海大學跟高醫大一樣,都是私校,都有董事會問題。圖為東海大學圖書館。圖/Wiki, mingwangx, 20160819
東海大學跟高醫大一樣,都是私校,都有董事會問題。圖為東海大學圖書館。圖/Wiki, mingwangx, 20160819

私校董事會,最近由於高醫大的新任董事長以「家法」繼任和制定「校長管理法」的爭議,而成為高教的社會焦點議題。東海大學雖也患了相類似病症,但其病理卻不一樣,較像「非典」病原。

就以東海和高醫大的董事會所發生的「頭痛」問題做比較,除了「建立董事任期制」是同病相憐外,其他的症狀,剛好是正反的兩種實例:

一、私校「公共性」對「私有化」。高醫海內外校友籌組的「校園轉型正義促進會」,以及高醫學子和校友發起的「透明革命」,都要求高醫董事會提高社會的「公共性」,避免家族私有化。東海雖然是私立學校,整個學校資產於1952年的美國聯董會即函教育部:東海大學是「永遠屬於台灣的教育資產」,這個「非私有」的「公共性」,曾讓東海成為「私校」的驕傲。

然而,美國聯董會撤退後,現在的東海大學卻被認為是「無主」狀態,導致董事遭受「有權無責」的批評。最近更有首屆校友倡議「擺脫教會學校」,落實「擁有權」制,希望朝「社會公共財」理念的反向改革,這和高醫現狀實在不同。

二、董事會結構性改變,請「校友」和「公益人士」入會。高醫校友要求「校友代表、社會公益人士」進入董事會,以避免「完全壟斷」。然而,東海董事會初創時即納入多數「社會公益人士」,以符合聯董會「Board of Directors」的要求。到了1972年,就有校友進入董事會,接著更有校友董事任「財務董事」長達20年之久。1995年起,校友董事已成校董會的「主角」,校友董事名額在第27屆董事會更高達40%。

然而,即使校友當上董事長,再配合校友當上校長,仍無助於扳回東海「江河日下」的頹勢。「校友董事」的負面作用遠超過了正面的期望,因為「監督和制衡」原是校友入董的主要理想任務,不幸還是被「權力」所腐蝕了。

三、「師生入董」的考量。考慮「應該有教職員代表、學生代表」的建議,應是相當前進的思維,它也牽涉到董事會功能的定位問題。若以「教授治校」的理念進入董事會,會不會有「前線」轉「後勤」的矛盾?如果董事會定位在「boards of trustees」,應該比較符合「非營利機構」的教育事業,那麼師生的角色就比較不會混淆吧!

東海早期的「教授會」組織,就曾是「校與董」都尊重的「第三力量」。遺憾的是,東海最近發生的湯銘哲校長遭解職停聘事件,利害當事人以「教師會」名義和「董事會」合作「倒湯」,其「衝撞力」並不下於高醫大董事會新制訂的《校長監督考核辦法》。

由此看來,儘管病原不同,但是不「健全」的董事會則是共同的病癥,董事會和校長互摃也是共同的「頭痛」問題。

董事會結構不「健全」,當然會造成「功能不彰」的董事會,影響私校的正常運作,造成「僵化」大學的結果。而且,越是「功能不彰」的董事會,就越是會變成「校長管理委員會」,校長只能變身「執行長」(CEO)以適應 ,只好扭曲了「校務發展」的方向,墮落了高教的價值與理想,大學必然往「學店」方向求生,東海就存在著這種危機。

教育改革一向是艱鉅的社會改革工程,私校的改革在當前的法令制度下更是棘手,「退場機制」就是教育部頒給「朽木不可雕也」的私校的「生死判」。高醫大已發出「求救」信號,並已付諸行動,希望可成為私校大學改革的領頭羊和示範。東海大學目前也陷入「朽木」或「更生」的轉折點上,不過,至今連類似高醫大的「呼救聲」,都還沒浮上檯面。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