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人物】剪黏技藝師 徐明河 一甲子功力見證剪黏美學經典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人物】剪黏技藝師 徐明河 一甲子功力見證剪黏美學經典

職人群像

 2019-11-05 11:10
從事剪黏與交趾陶超過一甲子的徐明河,家中掛滿創作作品與廟方致贈匾額。圖/林冠良
從事剪黏與交趾陶超過一甲子的徐明河,家中掛滿創作作品與廟方致贈匾額。圖/林冠良

從學徒到出師後,自行承包廟宇工程,再轉為古蹟修復,徐明河從事剪黏與交趾陶藝術,已超過一甲子的歲月。他所施作的廟宇多達40幾間,連著名的大龍峒保安宮都有他的心血結晶,2015年桃園市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傳統工藝-剪黏技術保存者」。

16歲那年,徐明河在路邊看到廟宇屋頂的剪黏工程施作,一句「這個鳳凰的剪黏是不是從尾巴開始往前做?」,讓他的師傅姚自來發現他具有這方面的天賦。拜師至今已60餘年,徐明河在剪黏技藝已是大師級的前輩,同時也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擔任教職,將畢生經驗無私傳授給對古蹟修復有興趣的年輕學子。

熱情與認真 累積一甲子功力

徐明河從小就喜歡並擅長繪畫,在國小五年級時畫了1條鯉魚,因過於生動而被老師懷疑是找他人代筆。剪黏技藝不僅要有塑造技巧,更要有繪畫底子,正呼應徐明河所言,「剪黏要做的好,也是要會畫圖,有趣的是它可以把圖像立體化」,一語道出他對這項藝術滿腔熱血的初衷。


徐明河正在製作剪黏所需的粗胚。圖/林冠良

「活到老,學到老。」徐明河笑著說,除了熱情是不夠的,因此他從學徒開始就什麼都學,不論是剪黏或交趾陶,即便到現在,只要有機會經過不同廟宇,他也會仔細觀察屋頂與牆面的作品是使用什麼材質跟工法來製作。


為了剪黏需要,得先將訂製碗的瓷片修剪成合適的形狀。圖/林冠良

廟宇剪黏無數 出師首作最難忘

聊起過往在廟宇的剪黏創作,徐明河表示,每1件都是得意之作,但最讓他難忘的是1966年在木柵仙公廟(現稱指南宮)凌霄寶殿的龍虎堵牆面,因為那是他在出師後首次單獨完成的作品。

「雖然現在一定能做出更厲害的龍虎堵,可是那時我才學習3年4個月就能做出這樣的成品,想想也佩服當年的自己。」徐明河分享,這件作品至今還保留著,可惜的是同期施作的平鎮區建安宮,屋頂已被重新翻修,但仍留有他所製作的交趾陶水車堵,自己有空時也都會去看看當年的心血結晶。


對於人物五官神韻的描繪,一點都馬虎不得。圖/林冠良

轉作古蹟修復 傳統技藝薪火相傳

徐明河完成楊梅區上田寮福德祠的工程施作後,不再承包工程,直至1998年,在師姪潘坤地的邀請下,投入大龍峒保安宮的修復計畫,此後將精力轉為挹注在古蹟修復。

後來徐明河進入台藝大古蹟修復學系任教,「每次上課時,同學都圍上來搶著要問我問題,還有人想插隊。」因為豐富的經驗跟用心的教學,讓他深受同學喜愛,至今都還有畢業多年的學生會揪團拜訪他。

剪黏技藝較為冷門,但即使不是每位畢業的學生都會進入這一行,徐明河認為,能將自己幾十年來的剪黏和交趾陶經驗,從基礎到進階完整傳承給年輕一輩,他已相當滿足,也期待這項技藝能夠薪火延續不息。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No:53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