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北台大•南高醫》!高醫大校史第二冊茁壯篇「高醫由員工所創造•高醫人齊奮起」!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北台大•南高醫》!高醫大校史第二冊茁壯篇「高醫由員工所創造•高醫人齊奮起」!

【影音】陳行得:高醫校史與南和興公司(董事長都是陳啟川)交換地案

 2018-06-29 09:45
《高雄醫學大學校史:茁壯篇(1973-1999)》由重量級學者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張秀蓉與中研院台史所許雪姬所長擔綱審查,林丁國、陳行得、陳怡蓁」郭立媛所著,全書454頁,考證嚴謹含珍貴檔案史料。照片為三位重要的校、院首長,包括謝獻臣、附設醫院陳振武院長、蔡瑞雄院長。
《高雄醫學大學校史:茁壯篇(1973-1999)》由重量級學者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張秀蓉與中研院台史所許雪姬所長擔綱審查,林丁國、陳行得、陳怡蓁」郭立媛所著,全書454頁,考證嚴謹含珍貴檔案史料。照片為三位重要的校、院首長,包括謝獻臣、附設醫院陳振武院長、蔡瑞雄院長。

高雄醫學大學今29日(五)上午舉辦高雄醫學大學校史二、三冊《高雄醫學大學校史:茁壯篇(1973-1999)》、《高雄醫學大學校史:飛揚篇(2000-2018)》新書發表會,二本校史內容記述高醫1973-2018年間,高醫成長茁壯、蓬勃發展的過程。擔綱審查的重量級學者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張秀蓉與中研院台史所許雪姬所長今特別出席與會。

尤值一提的是,高醫大昨校務會議特別通過決議將針對:「黨國威權時代,本校校地在過去從一開始的取得以及多次變更,轉登錄為南和興產股份有限公司,過程須釐清,以作為歷史還原以及未來司法救濟手段。」,這也是高教史上第一起!

高醫校史「交換地」案在高雄醫學大學校史第二冊第六章「茁壯中的暗影」也有詳盡記錄:書中指陳家有無自肥,實在是讓人有非常大的聯想空間。該書作者之一陳行得醫師今也專程與會。

「高雄醫學大學校史第二冊(1973~1999)茁壯篇」這時期也正是被稱為「北台大,南高醫」的時代。該書由林丁國、陳行得、陳怡蓁」郭立媛所著,全書454頁,考證嚴謹含珍貴檔案史料,其中高醫附設醫院原有的財政困難,在陳振武院長接任後是如何讓附設醫院反敗為勝,從其所撰之「由員工所創造的醫院」一文,可感受高醫的艱辛附設醫院醫護職員工努力的精神與可貴的組織文化傳承。

尤值一提的是高醫校歌「高醫人,齊奮起!」正是由謝獻臣親自作詞,對照當時的堅忍自強,帶領高醫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高雄醫學大學校史第二冊(1973~1999)茁壯篇,書中貫穿27年校務推動與附設醫院的成長,有三位重要的校、院首長,包括謝獻臣、附設醫院陳振武院長、蔡瑞雄院長,成為高醫茁壯期的歷史核心人物,影響深遠。校務推動成果促使高醫完成改制,1999年8月1日改名「高雄醫學大學」,為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

高醫創辦人杜聰明在二戰結束日治時期負責接收台大醫學院,其也是首任台大醫學院院長。台灣戰後重建,杜聰明帶領年輕輩的台灣人醫師和講師、副教授,在戰火摧殘後的廢墟中,讓台大醫學院迅速再崛起!過去「北台大,南高醫」齊名!這也是高醫人的驕傲。

高雄醫學大學校史第二冊(1973~1999)茁壯篇,該書是繼高醫大去年10月校慶發表校史第一冊(1954~1973)出版之後的第二冊校史,紀錄高醫成長茁壯、穩健發展,高醫如何增建系所、提升學術研究、建設校園、發展附設醫院、改善財務結構,達致南台灣醫學重鎮之地位。

書中也舉「由員工所創造的醫院」一文及及醫學院院務會議紀錄、附設醫院院務會議紀錄,回顧附設醫院醫療獎金是在何情況下提議並獲支持,從而延續運作了將近半世紀。而這個時期也被稱為「北台大,南高醫」的時代。謝獻臣領導高醫18年,擔任附設醫院院長的陳振武教授領導高醫附院16年,加上繼任的陳章義院長和曾清楷院長,都是出自台大醫學院,高醫創校時期即受創辦人杜聰明邀請南下,另外,各學科主任與主要教授也都是相同背景,由台大受杜聰明邀請南下的如江金培、林本仁、廖潤生、陳添享、馬逸輝、何耀輝、黃德陽等教授,他們和高醫畢業生、高醫同仁共同打拼以低薪在高醫共作,打造出陳振武院長所說的「由員工所創造的醫院」。

書中也特別提及,謝獻臣和陳振武堅定的校院合作….這一輩台大醫學院南來高醫,帶動高醫成長的師長們有著共通性特質:「熱愛高醫、深具使命、照顧學生、提攜後進」。

※高雄醫學大學校史第二冊(1973~1999)茁壯篇,書中也指出「艱辛校地收回工作」,這塊農地(校地)共分別在1955、1968、1974向佃農收回全部校地的金錢,皆由高醫本身的校務基金支出。

※陳行得:高醫校史與南和興公司(董事長都是陳啟川)交換地案

陳行得影音文字內容整理

高雄醫學大學從創校(1954)以來,花了將近20年(至1974)的時間從佃農手中買回所有已被劃為三七五減租的校地。之後經過多年的發展,因為學校周邊道路、公園,與學校(三民國中及愛國國小)的開發,有些高醫的土地被徵收,校地逐漸變小,但此同時也有一些學校的土地因此而經過土地重劃,而取得了週邊四塊方整的商業用地。學校也因此而形成了由十全路、自由一路、同盟路以及十全路94巷所環繞的完整校區。

這整個區裡面的土地高雄市政府將之劃為學校用地。然而在學校用地裡還有七筆土地不是高醫的,依舊還屬於陳啟川家族的南和興產公司所擁有。 而學校反而是在校區外圍有四塊方整的商業住宅區。 學校當然希望能把校區內那七筆學校用地買下來,而南和興產公司卻想拿下那四塊有高度發展潛能的商業用地。高醫周邊的商圈一直在發展,所以有價值的土地都是在校外周圍而不是在校內的學校用地。已公告為學校用地的土地是不會有人要買的。民國68年未公告為學校用地之前,謝獻臣院長在董事會裡面有報告過校地最低市值估價是公告地價的9.76倍。

所以簡單來說,就算校內那七塊土地送給高醫之外,陳啟川家族的南和興產公司還要倒貼很多錢給高醫外,可能都還換不到那四塊在校外的有商業價值的土地。為求方整的校地,因而在民國68年的時候高醫董事會做成一個決議,要將校外那四塊土地跟校內南和興產公司那七塊土地交換,然後在「雙方互惠?」的情形下,要議價如何來交換。剛已提到這價差實在是太大了,真的很難去做一個評估。 因此在董事會同意交換,向教育部報備核淮出售那四塊商業用地後,還一直拖延了10年之久。 到最後變成高醫那四塊商業用地以公告地價賣給南和興產公司,而南和興產公司把校區內那七塊土地送給高醫,在短短兩個月後就馬上把這交易通通做完並登記完成。

但是交易完成之後在董事會裡面都沒有任何詳細的報告,直到過了將近一年半之後謝獻臣院長才在董事會裡面做一個詳細的說明這土地交易的情況,所以今天我們才看得到,不知為何當年決議和報備教育部核淮出售的是四塊商業用地,最後却是高醫以「公告地價」賣了六塊土地給南和興產公司。如何從四筆變成六筆?而且多了的那兩筆土地並沒有經過報備教育部核准,是偷渡的。

至於售價到底是多少更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因為有兩個版本。在董事會的報告裏,高醫賣了六筆土地總共是9300多萬,但是在高醫的總務處裡面的固定資產明細分類帳裏,只有7900多萬而已,中間來回差了1400多萬。為何董事會的跟總務處的會不一樣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賣土地時董事會決議的是民國78年的公告地價,但是他們執行的時候竟然是用兩年前,就是民國76年的公告地價所以就少了1400多萬。

除了這個價差之外多賣了兩塊土地,其中一塊就是現在和川停車場的一部分大約是6分之一,另外一塊就在今日家樂福的旁邊周邊的地方,額外多賣出的這兩塊土地就是沒有經過教育部核准備案的。

歷年來高醫因為土地被徵收或賣出所有的錢通通都有明細的入帳日期進入到總務處的收納組去,唯有高醫(董事長陳啟川)賣給南和興產公司(董事長陳啟川)的那六筆校地有寫說賣了9000多萬,扣掉有4100多萬的一些增值稅印花稅所以總共只有5100多萬卻再「直接撥入董事會」,直接匯到董事會的中小企業銀行的定存裡面去而不是入到學校的總務處出納組去,而且也不知道存了多少年,最後中小企業銀行也被收購了,到底這筆錢高醫有沒有收回來應該是值得去追查的。

當時高醫為什麼要賣這些土地,董事會的理由是「不做教學使用」所以要賣這幾塊土地,可是高醫的土地真的是太小了,怎麼可能說是不做教學使用就賣掉?高醫後來要改成醫學大學謝獻臣院長和王國照校長都是拼命的在找校地要買,而董事會居然把它當成不做教學使用就把它賣掉!?

當年高醫(董事長陳啟川)為何要拿商業住宅的土地跟南和興產公司(董事長陳啟川)的學校用地做交換?並且是以公告地價交換!就如謝獻臣院長的報告,高醫周邊的土地市價是公告地價的10倍,等於高醫的土地是以10分之一的價錢賣給南和興產公司,實在是讓人有非常大的聯想空間。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