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政府偏袒進口業者 任憑資源回收拾荒者自生自滅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政府偏袒進口業者 任憑資源回收拾荒者自生自滅

 2018-09-09 18:12
環保署日前公告預告將廢紙丶廢塑膠等回收物之進口,將限縮於專業特定廠商申請,並從嚴規定進口回收物之品質及種類,以控制外國回收垃圾大量傾銷進口,避免影響回收拾荒者生計及環保。圖/取自pixabay
環保署日前公告預告將廢紙丶廢塑膠等回收物之進口,將限縮於專業特定廠商申請,並從嚴規定進口回收物之品質及種類,以控制外國回收垃圾大量傾銷進口,避免影響回收拾荒者生計及環保。圖/取自pixabay

環保署日前公告預告將廢紙丶廢塑膠等回收物之進口,將限縮於專業特定廠商申請,並從嚴規定進口回收物之品質及種類,以控制外國回收垃圾大量傾銷進口,避免影響回收拾荒者生計及環保。

環保署此項預告是對的,但已經慢了好幾拍。以往,至公園散步,每見公共垃圾桶,並無保特瓶丶塑膠容器等東西存在,因早被資回收拾荒者給撿走了,如同台語俗語:「生吃都不夠,那還有能曬干的?」

但如今大不相同,公園公共垃圾桶裡,常見一瓶瓶的保特瓶或塑膠容器,乏人撿拾問津,心想,這麼多的保特瓶如果最終沒有篩檢起來,而隨同垃圾進了焚化爐,浪費資源事小,縮短焚化爐壽命及增加爐渣事大,如影響溝渠河川排水,那就是天災加人禍。

為何造成如此大差距?回溯約卅年前,保特瓶剛用在飲食包裝,因耐摔、輕便丶堅固,大受歡迎,且可回收做塑料使用(近年科技發達,居然製成先進排汗衫,進軍世足,揚名世界),所以政府在廠商出貨前,每支加收二元處理費當基金,然後以同樣以二元(不論大小)回收保特瓶,那時的保特瓶是回收界的「寶」,當然也少有漏網之魚。

但好景不常,坊間居然出現「為回收而生產」的小而薄的保特瓶,地下工廠搞的鬼,用成本不到一元,生產回收領二元的「祼」保特瓶,混入回收鏈,但不繳回收基金,政府回收基金逐漸不敷使用,於是降回收價為一元,仍然無法遏阻,遂宣布中止此一回收基金收取及收購辦法,回歸市場機制,「假」保特瓶失去市場,才告消失。

如此,回收巿場(主要以廢塑、廢紙為大宗),進入平衡狀態,當然也有高低起伏,像七年前馬政府吳敦義當行政院長時,廢紙價格較高,他就下令「禁止外銷」,價格立跌,見不得回收拾荒者多賺一點血汗錢,但近一年來,蔡政府則相反其是,放任中國不收的「洋垃圾」大舉賤價進口,使台灣資源回收拾荒者又陷苦海,錯誤殊途同歸。

台灣回收物最大宗的廢紙,現跌到每公斤一丶二元丶塑膠容器也差不多,薄塑膠紙竟跌至每公斤一毛錢的賤價,連整理工錢都不夠,已經好久了,至少一年以上。

主要原因據稱是中國去年冬季宣布停止廢紙及廢塑的進口,以致美日英大宗回收物湧向台灣,一年來進口量暴增二丶三倍之多,台灣快成「垃圾之島」,也導致各種回收物品價格直直落,使許多靠回收為生計的低收入戶,收入剩三分之一不到,欲哭無淚,滋生社會問題。

更嚴重的是,許多保特瓶丶塑膠容器丶紙箱等回收率大幅降低,致四處丟棄或流竄,最近台灣南部豪雨成災,和廢塑、廢紙回收物價格大跌,有一定的間接關係。

回溯七年前馬政府吳敦義當行政院長時,廢紙漲價,他下令停止外銷,而現在蔡政府在廢塑、廢紙因大量「洋垃圾」傾銷進口,而導致國內回收物幾無人問津而價格大跌時,環保署一年多才步履璊珊,欲加嚴管控「洋垃圾」,且績效尚難預料?如此,馬丶蔡政府豈非「殊途同歸」?都是傾向以保護產業大廠利益為優先,犧牲回收拾荒者的涓滴利益,那換政黨輪政,又有何用?以同情弱勢者立場,是可忍孰不可忍!

亡羊補牢猶未晚,因「效率政治」及「社會公平」才是王道,本次回收物政策缺失,可做一次寶貴教訓,而另外中國政治紅色資金,入侵收買政客丶媒體丶黑社會丶基層民眾等事,愈見明顯,國安丶法務丶內政各部門千萬不要再「神經麻痺」了。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