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政治犯的第二故鄉!
綠島,日治時期即有「火燒島」之稱,島上設有「浮浪者收容所」。戰後,台灣於228事件驚魂未定之際,又隨著國民政府來台而捲入國共內戰的風暴中。綠島,再次延續著其扮演「黑牢」的宿命。
因恐共及執政者欲鞏固其統治而衍生出的「白色恐怖」,在1950年至1960年代,籠罩著台灣。不論是否參與政治行動,不論省籍,不論階層,許多人被羅織罪名,進行審問、刑求、判刑入獄。
1951年5月,第一批千餘名的政治犯被送達綠島,開始他(她)們的「新生」。在名為「新生訓導處」的政治犯集中營中,他(她)們從無到有,上山下海,自力耕生,擊石砌牆,打造一座監獄,將自己監禁起來。1965年前後,這些刑期屆滿的政治陸續回到台灣,部分無期徒刑或較長刑期者,則被送往台東東河的泰源監獄。
1970年2月28日,泰源監獄發生政治犯奪槍意圖「革命」事件,政治犯管制再度引起執政當局重視。1972年春天,位於原新生訓導處西側一座圍牆更高的監獄完成,三、四百名政治犯從泰源及台灣各地監獄移監到這座國防部感訓監獄「綠洲山莊」,直到1987年解嚴後,綠島最後一位政治犯離開,綠島才告別黑牢的宿命。
綠島綠洲山莊內部牢房走道。圖/林冠妙
綠島綠洲山莊政治犯牢房內部模擬。圖/林冠妙
目前,綠島東北角設有「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原政治犯監禁的地方,保存當年監獄生活部分面貌與遺址,並展示當年政治犯的生活與創作;當時為了向高層展示「新生成果」而找政治犯拍攝的相片,今日意外紀錄下這段苦難歲月。
靠海的的地方,豎立一座人權紀念碑,稱為「綠島垂淚碑」,上面刻有白色恐怖時期遭受迫害的政治犯姓名。設置這座紀念園區,目的在見證這段白色恐怖的歷史,紀念曾為思想自由與民主人權奮鬥而遭迫害的先行者,也提醒著我們,台灣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尊嚴得來不易,人權的維護和促進,是每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
靠海的的地方,豎立一座人權紀念碑,稱為「綠島垂淚碑」,上面刻有白色恐怖時期遭受迫害的政治犯姓名。圖/林冠妙
地址:台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
TEL:089-671285